台灣遊戲雜誌《電視遊樂雜誌》在初代發行前將遊戲暫譯為「公主蒙難記」[117],不久即改譯「太空戰士」[118]推出FF8的攻略,所以跟日本史克威爾談這件事情,提到攻略本中文名稱的時候,史克威爾雖然不同意,但考慮當時出版社告訴史克威爾,台灣玩家只知道「太空戰士」不知道「Final Fantasy」,所以史克威爾才同意在封面上打上「太空戰士」四個字,在系列首部中文遊戲《Final Fantasy XIII》發售時,製作人北瀨佳範稱,因為系列在日本和北美都使用相同的英語名稱,故並不打算另取中文名稱[14]。雖然官方已宣布正式名稱,但當時台灣報紙媒體仍然普遍以「太空戰士」稱呼系列[119]。對於「太空戰士」,官方表示此譯名與遊戲原名意義有別,而更為接受「最終幻想」的翻譯[120]。大陸長期使用「最終幻想」這一民間譯名,2010年盛大網路宣布代理《Final Fantasy XIV》,標誌著「最終幻想」這一中文譯名提升為正式譯名。但在2017年官方授權出品的手機遊戲《Final Fantasy XV: A New Empire》台版仍然命名為《太空戰士15:新帝國》仍使用「太空戰士」做為遊戲名稱。[121]而後田畑端製作總監在接受訪問時表示《太空戰士 15:新帝國》是全世界同時推出是交給相關單位決定。推測負責的宣傳單位認為「太空戰士」這名字認知在當地比較普遍。但還是希望標記以「Final Fantasy」為正式名稱(無論是書籍或電視節目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