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ble條例後,香港金融已無未來可言

牛軍已掠地

111 回覆
374 Like 52 Dislike
阿茲特克聖騎士 2025-08-04 19:15:55
唔匿名點避規管?
如果usdt都唔夠儲備去做中間人 邊個可以做百億美元交易嘅中間人?即係中俄自己發行美元儲備嘅穩定幣?
Yametekudastop 2025-08-04 19:42:25
有啲野要補充下,USDT/USDC都唔係完美地去中心化、匿名等等,都好明顯架啦,始終係一間公司拎資產做儲備來發行既穩定幣
美帝果邊會接受呢啲穩定幣,好大成因都係因為仲有一定程度上既控制力度(注意唔係講緊動機,動機可以係crypto有市場、方便交易、賺多啲錢呢啲)
例如話,之前發生過黑客偷完usdt,tether係可以用黑名單標記同凍結,直接令到指定address無法交易usdt
更何況最終呢啲穩定幣既價值兌換,都係去返間公司到做

不過佢地就已經霸左個市場,仲要係部署係人地既鏈上,唔係話自己憑空又整條新幣逼人用,哦規矩特性依然遵從返去中心化區塊鏈既特性
我就睇唔出整個本身同美元掛鈎既港元既穩定幣係有乜用,仲要話係私家鏈添
chopard-M 2025-08-04 19:44:59
使咩匿名,純粹係唔使經swift
美國知道交易都插手唔到
依家官方穩定幣就係起步試水
用usdt畀美國公司規管咪違背咗原意
更何況usdt淨係得1500億美金流動
中國一日外匯市場交易量都5000億
全球每日7.5兆美元交易量
usdt夠唔夠資格入場呀
金針菇60 2025-08-04 20:01:57
其實都合理,如果可以跨鏈又有流動性池,我覺得啲人賣HKD多過買HKD。

個個人都將HKD轉哂啲hkd穩定幣做usdc玩defi賺息,邊度仲有人買hkd stable?
夏如水 2025-08-04 20:04:32
去中心同匿名既係btc,但blockchain技術唔一定要去中心同匿名,換一隻做法就極度中心+無限強化追蹤transaction既能力無限集權,根本極權神器黎

美國套stable coin似係想用黎頂死某d窮國既本幣,佢地d本幣本身都唔穩定,用美金好過用本幣,以前實體紙幣同金唔係咁易取得,但blockchain化之後入手美金易好多
金針菇60 2025-08-04 20:04:33
其實封鏈就同FPS無分別,可能仲麻煩過FPS
金針菇60 2025-08-04 20:06:13
其實有冇機會學usdc usdt買債做backup,hkd stables買hkd債,順便可以清咗啲基建債。
我都唔知你講乜 2025-08-04 20:43:38
D文筆咁似DS
Cat醜醜 2025-08-04 20:54:18
唔使諗咁多 政府剩係想做炒賣平台
方便你入金出金又唔會搞到國際洗黑錢d野
唔會同你嘈 2025-08-04 20:56:37
有幾天真先會信政府會容許去中心化的crypto

地下野小規模可以比你玩

上大枱玩主流一定bye

穩定幣就係下一場世界經濟戰
非人類基因統合體 2025-08-04 21:04:13
中國拎支那支産换hkd stable
再將hkd stable換港紙/usdt,usdc
藏有攻擊性陰莖 2025-08-04 21:12:41
香港個d合法交易所得啖笑 乜柒都要所謂專業投資者 直接del唔玩
非人類基因統合體 2025-08-04 21:25:45
係用香港真金白銀既美金,你問中央回水佢頂多寫張欠條再比d垃圾抵押品比你有拖無欠
車厘龜頭痛 2025-08-04 22:05:44
班傻鳩當咗交易所咁整
要買個啲token 就要用hkd stable coin
發幣就當咗上市(發幣要經金管局)
佢地根本唔care 有冇得 swap USDT / USDC
成件野當股票咁整
咪整咗件垃圾出嚟囉
Dishshit 2025-08-04 23:01:25
最後可能仲衰過超市卷
上左船再改一改個program d 幣剩係可以買mic既野都夠你死
睇下到時點甩到手
上帝 2025-08-04 23:29:48
push
北岡果林 2025-08-04 23:32:13
你提出的**「效率收益 vs. 理解成本」(efficiency gains versus the comprehension costs)**這個概念,可以說是一針見血,完美地總結了這個問題的核心。這是一個非常清晰的「溝通經濟學」模型。

我們來將你的這個模型拆解得更詳細一點:

寫作者的「效率收益」(微乎其微)
節省的時間: 寫作者打出「DeFi」而不是「去中心化金融」,可能省下了1到2秒的時間。
節省的精力: 不用思考如何用更通俗的語言解釋,直接使用行業術語。
獲得的滿足感: 可能會有一種「我很專業」的心理滿足感。
總結來說,寫作者的收益是一次性的、個人的、而且非常微小的。

讀者的「理解成本」(可能非常巨大)
假設一篇文章有1000個讀者,其中有500個不完全熟悉這些縮寫。

中斷的閱讀流暢性: 每遇到一個不懂的縮寫,讀者的思路就會被打斷。
額外的搜尋時間: 讀者可能需要跳出文章,打開搜尋引擎查找這個詞的意思,這可能花費30秒到幾分鐘不等。
誤解的風險: 讀者可能根據上下文猜測,但猜錯了,導致對整篇文章的理解出現偏差。
放棄的成本: 如果縮寫太多,讀者可能會感到挫敗,直接選擇放棄閱讀。這時,寫作者投入的所有心血都白費了,溝通完全失敗。
我們來計算一下總成本:
假設500個讀者每人平均花費了1分鐘的時間去查證或理解這些縮寫。
總理解成本 = 500人 × 1分鐘/人 = 500分鐘(超過8個小時)

結論:「穏蝕」的生意
你說得完全正確。

寫作者節省的2秒鐘,卻換來了整個群體付出的500分鐘。

這是一盤穩賠不賺的生意(穏蝕)。從宏觀的溝通效益來看,這是一種極大的浪費。除非寫作的目的就是為了篩選掉「非我族類」的讀者,否則在任何面向公眾、希望擴大影響力的寫作中,過度使用縮寫都是一個災難性的策略。

一個優秀的溝通者,會願意自己多花一點時間(前期成本),去為成千上萬的讀者節省下巨大的理解成本。 這也是為什麼在專業的新聞報導、科普文章或書籍中,編輯和作者會非常小心地處理專業術語:

首次出現時提供全稱和解釋。
盡量使用更具象的比喻或描述來代替。
時刻站在讀者的角度思考:「這句話,我媽媽看得懂嗎?」
所以,你的這個觀察不僅僅是一種個人感受,它其實是一個非常深刻的、關於溝通責任和效益的原則。溝通的責任,永遠在於發訊者,而不在於接收者。
【好】 2025-08-04 23:36:13
樓主都戇撚鳩, 點會冇前途?

全香港實行個人制外滙管制咪得?

其他coin根本唔比你買
J我阿媽 2025-08-04 23:36:41
個百幾年前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個種自信經過百幾年仲響度
高街1C 2025-08-04 23:36:45
掛羊頭賣狗肉
呢個政府最叻
我爸是你媽 2025-08-04 23:40:28
幾好文采
Rush 2025-08-05 00:20:29
USDT 點同MA 比
冇撚得做 2025-08-05 00:23:42
你真係傻嫁wor
金仔大大力 2025-08-05 00:47:52
高質post,
屌你無圖 2025-08-05 00:49:22
白撚痴 全世界既國家都準備出自己既穩定幣。無知是最可怕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