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守崩潰之後… 換米高?】
上回提要,四五後衞轉換失衡,球員踢到進退失據。然後顏卓彬被收起,Here comes Michael…
點解咁換?呢個換人解決左幾個問題…
1. 中堅由周緣德取代費蘭度,旨於應付日本隊瘋狂兩翼傳中湧浪,同時減輕一仔負擔
2. 茹子退回右閘,祖連奴回到翼位,二人皆出任較熟悉且自如嘅角色,較有利於聯防
3. 彬仔力氣不繼,填補中場活動能力
但最關鍵,其實都落喺米高身上。留意片中,米高於雙前鋒/輔鋒兩角色之間搖擺,但比起祖連奴,米高嘅走位判斷更有效做到保護中路嘅效果,而且俾到更強嘅防守參與度,加上後場防守強度提升,拿捏距離時機更為準確,絕對令港隊後場漏洞有所減少。
上次有留言講,都係速率問題啦,諗到做唔到呀嘛!其實筆者並非唔認同 - 事實上米高入場之後亦都唔係解決哂所有問題 - 但要喺未解決到球員質素差距前,點樣用戰術掩蓋不足都係一種方法… 速率唔夠人快,但都唔係無條件做damage limitation…
留意米高位置, in relation to兩位中場。
其實都唔係第一次出現呢種情況…
https://www.threads.com/@simplefootballanalysis/post/DL7JKkxvq3h?xmt=AQF0IJkQg5Fs0Xx4nMjQi-cjsDzG5k1s53su_S0vNreJF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