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6月和2017年3月,港府擬推行「優質的士計劃」(後稱「專營的士計劃」,再改稱「的士車隊計劃」),分別引發100輛的士和500輛的士包圍政總,以激進手段脅迫政府退讓。
2010年代,以「共享經濟」為背景的網約車服務在美國興起;2014年,以Uber為主的網約車平台正式進軍香港市場,但網約車至今仍未合法,更與的士服務持續出現惡性競爭。往屆政府屢被批評因循守舊、怠於改革,不願打破的士主導點對點交通服務市場的壟斷格局,未能有效維護乘客權益和保障司機收益,導致社會不斷積壓怨氣和怒氣。據《香港01》了解,李家超政府上任之後,尤其「陸港通關」以來,中央治港體系高度關注網約車與的士之爭,直到近月甚至積極參與政策討論,鼓勵港府加速推動「網約車合法化」。
早於2023年7月,內地大興調查研究之風,不少民間、學術、官方背景的調研機構主動把香港民生事務納入研究範疇,冀能幫助中央精準剖析香港問題。《香港01》當時聽聞,一些內地官員、專家、學者結束考察後,都對「搭的士」的經歷念念不忘:有人不解為何香港的士只收現金,有人驚訝香港的士司機年紀老邁,有人感慨香港的士服務比內地落後。此後兩年,每逢不同背景和層級的內地人士來港調研,不時都會問及「哪些事件可能釀成社會衝突」、「的士和網約車之爭會否引發新一輪管治危機、應該如何解決」等議題。
事實上,作為點對點交通服務市場的最大利益群體,的士車行和牌主已經多次威脅組織「罷駛」,令的士與網約車之爭白熱化,加深「一國兩制」新形勢下的社會衝突風險。2022年7月18日,45個的士團體組成「取締白牌車大行動」,聲討剛卸任運輸及房屋局局長的陳帆「縱容」非法白牌車;翌日,該團體再到政府總部抗議,要求新任特首李家超和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修例嚴懲網約車。2023年11月15日,港府提出引入「的士司機扣分制度」以改善服務水平,引起17個的士團體強烈反對,聲言於11月22日「罷駛」3小時,但在行動前夕突然以「政府釋出善意」為由取消。2024年5月21日,有的士業界人士「放蛇」打擊白牌車,27個的士團體定於5月23日到政總促請特首積極處理,但很快又叫停請願行動。2025年2月11日,的士團體再次揚言於3月5日發起五天罷駛,直到政府緊急約見他們才肯罷休;5月9日、16日、23日,先後又有的士團體向政府請願,有代表甚至明言正在醞釀眾籌進行民事訴訟,狀告政府打擊白牌車不力,導致的士行業利益受損。
的士車行和牌主之所以如此囂張,相信與1984年1月爆發的「香港的士罷駛事件」有所關聯。事源時任運輸司施恪向立法局提出批准香港的士加價車資17%,同時增加的士牌照費及首次登記稅項各17%,結果引發超過3,000輛的士堵塞主要幹道,甚至演變成為騷亂,在九龍發生焚燒巴士、趁火打劫、搶掠金行等事件,需要出動防暴警察發射催淚彈,造成32人受傷、逾170人被拘捕。港府遂對的士業界讓步,事件以立法局否決議案作結。經此一役,的士業界更加認定可藉罷駛向政府施壓,不斷在博弈關頭故伎重演——例如2016年6月和2017年3月,港府擬推行「優質的士計劃」(後稱「專營的士計劃」,再改稱「的士車隊計劃」),分別引發100輛的士和500輛的士包圍政總,以激進手段脅迫政府退讓;結果,政策難免一拖再拖,直到2025年7月,「的士車隊」才開始投入服務。

1984年,的士業因不滿政府加的士牌照費及首次登記稅各17%,引起的士業界強烈不滿。
消息顯示,中央亦十分關注此亂象,並把矛頭指向歷屆特區政府未有妥善處理網約車在港經營服務問題。綜合各方分析,「網約車合法化」主要涉及兩大障礙:第一,長久以來個人點對點交通服務主要由擁有牌照的18,163輛「的士」所壟斷,衍生非常畸形的炒牌環境,導致的士牌照由「公共交通資源」變成「金融炒賣工具」,而的士牌主又將炒牌成本轉嫁租車司機,的士司機備受剝削難免影響服務質素,但港府傳統官僚「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把問題簡單歸因於「的士服務質素欠佳」,不願重新分配公共服務資源,未能重整市場利益結構;第二,當科技發展促使交通運輸產業和市民出行需求發生根本變化,衍生「網約車」這種新型載客取酬營運形式,但傳統官僚嚴重低估時代步伐對行業衝擊,而且漠視乘客出行體驗、懶理司機勞動權益,不願真正開放市場競爭,而是削足就履推行「的士車隊制度」,任由既得利益予取予攜,在「網約車合法化」進程上拖拖拉拉。
翻查資料,2012年10月至2017年7月,梁振英政府任內,張炳良擔任運輸及房屋局局長,政務官出身的楊何蓓茵(現任公務員事務局局長)出任運輸署署長;2017年10月至2020年7月,林鄭月娥政府任內,陳帆擔任運輸及房屋局局長,政務官出身的陳美寶出任運輸署署長(現任運輸及物流局局長);2020年9月至2023年8月,橫跨林鄭月娥政府和李家超政府,林世雄擔任運輸及房屋局局長,政務官出身的羅淑佩(現任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出任運輸署署長;2024年12月至今,陳美寶出任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政務官出身的李頌恩出任運輸署署長。兜兜轉轉,主事官員的「屁股」變了,不知「腦袋」變了沒有?據聞,曾有特區高級官員私下承認:「網約車合法化為什麼那麼棘手?因為關乎幾百億元的士牌照利益,誰敢去搞?!」另外,早有內地官員和學者直言,倘若特區官僚能夠更好地秉持「自我改革」的勇氣、「人民至上」的信念、「公平正義」的原則,「也許就能放下傲慢姿態,虛心學習不同地區『破除利益固化藩籬』之道,才能真正團結社會大多數。」
遠至澳洲,已自2015年起開放網約車合法化,並且持續改革整個點對點交通服務市場。近如內地,也自2016年起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改革推進出租汽車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統籌發展巡遊出租汽車(即的士)和網絡預約出租汽車(即網約車),實行錯位發展和差異化經營,為社會公眾提供品質化、多樣化的運輸服務」,並從「改革經營權管理制度」、「健全利益分配制度」、「理順價格形成機制」、「推動行業轉型升級」、「規範發展網約車和私人小客車合乘」等方面多管齊下邁向目標;及後又再出台《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並於2019年和2022年進行修正,持續地促進出租汽車行業和互聯網融合發展、更好地保障運營安全和乘客合法權益。
消息透露,為免社會矛盾加劇,中央曾於較早前派遣專責人員到港,緊密與特區政府進行交流及提供意見,並以「必須站在人民一邊」作為最高原則推動結構性改革,支持港府破除利益固化藩籬、加速推動「網約車合法化」。據稱,港府內部原本有一定阻力,幸而特首李家超從善如流,一錘定音要求相關官員「必須站在人民一邊」,終於有望推動「網約車合法化」邁出改變命運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