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 歷史 / 政治/ 冒險/ 史詩] 《大衛傳》(55)

雷寂

1 回覆
0 Like 0 Dislike
雷寂 2025-06-30 21:22:24

《第十章.撒母耳II》(4)


一次,撒母耳如常去到伯特利工作,在審判眾民後,他前往城中祭司帳幕準備用餐。路途上,他突覺右邊飛來一陣風。於是他馬上停步,僅僅避開在他面側飛過的石塊。
「邊個用石頭掟耶和華嘅祭司?」他勃然大怒。自從去到但的第一天,他早已習慣受人尊重。自那一天起,從來沒有人敢對他不敬。但他面前的小孩竟然膽敢拿石頭扔向他。當日那個惡霸只是恐嚇他,便落得仆死的下場。因此,在這刻,撒母耳怒火中燒也不無道理。
「我最憎你呢啲祭司!我都好憎你嗰個神啊。佢唔係好神。佢係衰神,壞神,邪神!」
侮辱自己的話,撒母耳已多年未曾聽過,更枉論侮辱神的話。他聽到那小孩的誑語,馬上便氣得七竅生煙。正當他想奉耶和華的名詛咒這個小孩之時,有一種難以形容的不安使他猶䂊了。

「蠢材祭司!我憎死你哋啊!」說罷,他伸出舌頭,轉身拍拍屁股,然後便如一溜煙般消失了。

撒母耳被這小孩氣得胸口發悶。「就算耶和華唔懲罰你,我都要捉到你,好好咁警戒一下你。」

撒母耳於是前往城裡素有聲望的長老含的家。閒談之間輕描淡寫,帶過自己的遭遇。
「實在太過無禮。我哋幫你搵人教訓佢!」含聽見撒母耳的經歷後怒道。
「唔好,我想自己去同呢個細路傾下偈。」撒母耳冷冰冰地回道。
「祭司,你真係太過仁慈喇,你咁樣會好蝕底㗎。」含關切地道。

其實,撒母耳想自己警戒這個小孩,少不了也有一洩怒火的動機。但他只道:「為咗上帝教養孩童都係我應該做嘅事。」

含點頭同意,於是便召了城裡素有人脈的年輕人來查問。經過一番查問後,他們得知這個小孩名叫約書亞,也知道了他的住處。含於是將這些一一告訴撒母耳。撒母耳道謝了含,然後便動身去尋找這小孩。

撒母耳從城裡喧鬧的地方走到寂靜的巷子,再向外走。紅土路的兩旁盡是枯草,地上凹凸不平。這大概是因為已很久沒有人在這裡居住。他沿著這路走了一陣子,終於看見一間用柴搭成的簡陋小屋。他向屋子的方向慢慢走去,走近小屋,一陣酸腐夾雜尿羶味向他襲來。他連忙拿衣袖掩著鼻子,但仍是難擋惡臭。但他決不能就此放頑童一馬。他心想,可能就是因為頑童設下了這些難關,才一直沒有人去教訓他。於是撒母耳繼續前行,進到屋子去。

******

----------------------------------------------------------------------
筆者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eople/雷寂/61573858342296/

追故po:
https://lihkg.com/thread/3902189/page/1
(P牌冇得推po,每次出新po 同時都會update依個追故po)

致非基督徒讀者的話:

作為非信徒的你,相信早有耳聞大衛和歌利亞的故事。但讀到此書,卻可能會感到十分不解。看見「耶和華」、「上主」、「造物主」等字眼,可能你心中不免想起那些街頭宣教士;或者是那些音調不對的粵語詩歌、或是你中小學的「幼稚」、跟「女禍補天」、「嫦娥奔月」等同樣可笑的宗教教育。

我明白這些都可能會引起你自然的反感。然而,筆者並沒有打算在這本書中「講經」,跟你說「信耶穌,得永生」。然而,假如你只看大衛的行為,將他的信仰抽離,但就如同不理說話的態度,無視語氣和情境,單憑字面意思去理解一個人的說話一樣。

所以,我懇請你嘗試帶著開放的態度去觀察和理解書中各個角色的信念。雖然不少角色都相信上帝的存在,但他們與上帝的溝通和相處方式都迴異不同。當中有人心悅誠服,有人懷恨在心,有人不置可否⋯⋯但他們對上帝的態度卻沒有直接決定他們的下場。和人生一樣,有好人枉死,也有壞人笑到最後。這不是一個信上帝必勝,正義必勝的童話(至少在塵世間)。事實上,上帝從沒有寫過一個如此幼稚的故事。

敞開心扉聆聽他們作為信徒的內心對話並不等同你認同上帝存在,或是認同祂的美善;但至少,你的視野會變得更廣闊。起碼,你會知道信耶穌的人為甚麼有所為,有所不為⋯⋯你甚至可能會明白為甚麼有人雖說自己信耶穌,但卻能面不改容地做出大奸大邪,連無信仰的人也不會做出的惡事。

如果你願意一試,筆者相信此書不會令你失望。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