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年去完旅行後,返到疏於打理的農田,本身有想過退出就一了百了,但除了不甘心,也總覺得農業是自己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是現在的工作結構有些改變,要抽時間耕返田並不容易,需要更大的動力。
將農業同足球結合的想法,源於偶然在網上見到日本J League原來很多球隊都有各式各樣的農業參與,就像曾經去過日本的歐冲都有以球員身份落田,支持當地農業。不少J2、J3球隊都有同當地農協(JA)或農家有各種合作,原因是很多偏鄉城鎮的球隊,當地最大的企業往往與農業有關。
J3球隊福島聯更加直接成立了農業部,通過球會推廣甚至直接銷售當地農產品。福島聯位於311地震重災區,在核事故發生後日本社會對福島的農產品失去信心,也令到當地農民生計嚴重受到威脅。福島聯在災後主動聯絡區內農場,在網上開始銷售農產品、安排在球賽當日交收、甚至在作客比賽時爭取在對手的主場嘉年華開設福島農業的攤位,這些做法都是希望通過球隊在日職聯的參與,為地區農業重新帶來希望。
而福島聯更加會派出球員進行各式各樣的農業支援,無論是開拖拉機落田、抑或夏天幫手採桃子都有球員的身影。這些社區服務也令到球隊能夠在以農家為主的福島累積大量支持。
回到香港當然不能照辦煮碗,一來是香港始終不是農業社會,二來農業與足球之間的連結也不像日本鄉村球隊一樣有逼切性。不過去年政府本來想要落實垃圾徵費,卻成為了香港足球與香港農業之間世紀之交的機會:傑志擁有自家的餐廳和小食亭,有條件採用本地農作食材;同時因為有餐廳也需要面對廚餘的問題,在這個情況之下,膽粗粗地通過朋友的介紹直接約球會介紹想法。
經過很多次不同方向的合作嘗試,而且垃圾徵費亦未有正式推行。不過自去年夏天開始,每個月我都會到石門收集賽馬會傑志中心的咖啡渣,並特意在購入了堆肥桶安置和發酵。我自己種植一直都少有做堆肥,但因為這樣的合作,令自己都有更大動力去試做。咖啡渣本身也是一種實用的肥料,一方面它會降低土壤的pH值,有助喜歡酸性土壤的植物(例如車厘茄);另一方面它也是很好的土壤肥料,能夠補充氮,也是葉綠素的重要成份。
這個過程也做得不容易,因為農地荒廢太長時間所以要重新開田,當時又接下米埔的工作、同時又要上教練班和教波,每一日就是一早起床先去教波、然後落田、晚上再上教練班,7-8月頂著炎熱天氣、每日都做到中暑邊緣。加上自己又有兩段時間要作客,直到11月才正式將車厘茄定植(但也幸運地避開了11月初的暴雨)。
今年3月車厘茄到達收成高峰,終於能夠將車厘茄運回傑志中心的小食部,充份地體現了廚餘回收、重用再種植農作物供應回中心的循環。傑志也特意製作了一系列的文宣品,聽聞都受到不少職球員歡迎。這些合作可能在農業界,算是很普遍的ESG、社區支持農業的模式,然而對足球圈來講卻是第一次。有知名度的職業球會參與本地農業,也能夠有助於推廣社會更多商業機構、單位也實踐這些循環經濟模式,令更多社群能夠參與本地農業。
傑志在自己人生中都佔著重要的角色,今年球隊成績不算太好,也希望自己的少少參與可以為球隊帶來少許正面影響。感謝所有在這件事情裡有幫過忙的朋友,以及今年和以往在種植車厘茄上指導過我的農友。感謝慈英和泰利,從沒想像過職業球員會出現在自己的農場裡摘番茄。
感謝傑志、感謝香港足球、感謝香港農業,能夠讓我將農業與足球——兩樣自己參與很多的事情連結在一起,人生已經無憾。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PNLM1YWu6/?mibextid=wwXI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