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多益I》(4)
「嗰個老嘢,嗯⋯⋯唔可以而家殺佢。佢仲有利用價值。」多益盤算著。「佢係穩定以色列民心不可或缺嘅一部份。但佢一日喺度,一日都會阻住地球轉。」他一邊用姆指和食指中指間捏捽著石頭,一邊思考著。
他的腦海就像一個複雜的棋局。若撒母耳被殺,領袖奪權,但他沒有德行鎮住眾人,那麼以色列必然出現一場腥風血雨的權力遊戲,自己無論為誰站台,都未必能夠逃出權鬥的漩渦。即使有德行,也要有不能被取代的魅力,才可鎮住眾人,不被野心家奪權⋯⋯要是另一個撒母耳⋯⋯撒母耳能被造成傀儡嗎?⋯⋯
他一直旋轉著石塊,一直思考著不同的可能性。
他一手捉住石塊。終於,他知道要如何使用這次機會。
他假意跟身邊一個觀察已久的人「閒聊」道:「我真係唔明點解大家對祭司咁不滿喎。我見非利士人、阿瑪力人佢哋都有自己嘅王,要向啲王俯首稱臣⋯⋯有啲仲好似多過一個添。而家個祭司都係做啲無謂儀式,都唔係咁差唧⋯⋯」
「唉,咁你都睇唔透?個祭司係唔使我哋做嘢,但佢無能力帶我哋打勝仗嘛。我自己曾經都去過下軍營服役,我知道行軍打仗最重要係個領袖。群龍無首,好難打勝仗㗎。」
「睇你右手虎口咁多繭就知你去過軍營啦,不出所料。仲有啲憤世愱俗,啱晒。」多益心道,然後他說:「哦,係咁㗎?打仗呢啲嘢我真係唔識喎。但嗰個撒母耳睇落都好似幾清廉聖潔吖?我聽講一般啲祭司都抽幾多油水㗎嘛⋯⋯」
「佢清廉?佢咪又係同佢前任,嗰個以利一樣!佢啲仔咪一樣都係咁貪污受賄?佢背後收幾多錢你點會知吖?」他說得興起,漸漸眉飛色舞起來。
「Bingo。」多益用力控制著面容,不展露任何笑意。
「年輕人,你太單純喇,政治呢啲嘢好污漕邋塌㗎。嗰個祭司都未必係咁乾淨,只係收埋啲嘢無畀人知唧。佢食水有幾深你都唔知啊。如果有個王,起碼我哋可以有支勁啲嘅軍隊,唔使畀外族恰,大家生活都好啲啦。」他續道 。
「你講咩話?講多次?」群眾中另一個人問道。
「我話,啲外族人打仗贏到我哋係因為佢哋有個王,帶佢哋行軍打仗。嗰個祭司,唔識帶我哋打仗,貪唔貪錢我唔知,但起碼佢成日做埋晒啲無用嘅嘢。咁不如換走佢,要個以色列王啦。」那人回道。
「吓?要個王?你想我哋全部去做奴隸啊?」又有另一個人加入討論,群眾突然熱鬧起來。
「嗰個祭司清唔清廉我就唔知,不過上樑不正下樑歪。你無聽講過佢嗰兩個仔喺出面收錢判案嗰啲嘢咩?退一萬步,就算呢個祭司唔貪,佢都係無貢獻。但如果我哋有個王,帶我哋打勝仗,搶多啲資源奴隸返嚟,就算個王攞多我哋攞少都有賺啦。相反,嗰個撒母耳,成日『耶和華耶和華』,要我哋做呢個儀式嗰個儀式,攞晒啲肥羊嚟一把火燒咗佢,得閒無事又話我哋犯罪犯罪,又話要咩獻祭!根本上佢就係做埋晒啲又無用又嘥錢嘅嘢!大家唔想要個王,係唔想做奴隸,但我哋而家唔係做緊個祭司嘅奴隸咩?」
「都講得有道理喎!」
「係囉,我哋都畀人恰夠喇。外族又恰我哋,個祭司⋯⋯都唔知佢哋係咪夾埋嘅。」
「迫佢讓位啦!」
多益站在遠處觀察著這一切,心中暗笑。這一切都正如他預期般發展,現在,就只差一小步。
他在人群中悄悄向撒刻的方向拋出一把刀。撒刻看著人群的喧鬧,正想問個究竟,但不料竟險些被飛刀刺中。他怒火填膺,然後大叫:「邊個叛徒喺度搞事,捉佢出嚟。」說罷,他的手下便往人群走去。
人群一片混亂,當中有人喊叫:「我哋討論立唔立王都係搞事?」
「佢係撒母耳隻走狗。要維穩啊!而家佢求其搵個籍口咋!」
「同佢死過!」
「為以色列民族而戰!」
人群很快和撒刻的手下扭打起來。起初只是互相推撞,但後來撒刻手下的刀無意刺中一個民眾。於是,雙方進入渾戰。有人拿起酒壺從後砸人的頭,有人拿刀亂劈,有人搶刀,群眾中一片狼藉,血腥的味道瀰漫整個房子。
******
**************************************************************************
筆者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eople/雷寂/61573858342296/
上一篇:
https://lihkg.com/thread/3900319/page/1
致非基督徒讀者的話:
作為非信徒的你,相信早有耳聞大衛和歌利亞的故事。但讀到此書,卻可能會感到十分不解。看見「耶和華」、「上主」、「造物主」等字眼,可能你心中不免想起那些街頭宣教士;或者是那些音調不對的粵語詩歌、或是你中小學的「幼稚」、跟「女禍補天」、「嫦娥奔月」等同樣可笑的宗教教育。
我明白這些都可能會引起你自然的反感。然而,筆者並沒有打算在這本書中「講經」,跟你說「信耶穌,得永生」。然而,假如你只看大衛的行為,將他的信仰抽離,但就如同不理說話的態度,無視語氣和情境,單憑字面意思去理解一個人的說話一樣。
所以,我懇請你嘗試帶著開放的態度去觀察和理解書中各個角色的信念。雖然不少角色都相信上帝的存在,但他們與上帝的溝通和相處方式都迴異不同。當中有人心悅誠服,有人懷恨在心,有人不置可否⋯⋯但他們對上帝的態度卻沒有直接決定他們的下場。和人生一樣,有好人枉死,也有壞人笑到最後。這不是一個信上帝必勝,正義必勝的童話(至少在塵世間)。事實上,上帝從沒有寫過一個如此幼稚的故事。
敞開心扉聆聽他們作為信徒的內心對話並不等同你認同上帝存在,或是認同祂的美善;但至少,你的視野會變得更廣闊。起碼,你會知道信耶穌的人為甚麼有所為,有所不為⋯⋯你甚至可能會明白為甚麼有人雖說自己信耶穌,但卻能面不改容地做出大奸大邪,連無信仰的人也不會做出的惡事。
如果你願意一試,筆者相信此書不會令你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