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況1
政府銀行過戶給予每公屋戶租金津貼$8000
之後每月收取公屋租金$10,000
公屋戶實際交租 $10000-8000 =$2000
直接租金津貼$8000
情況2
政府為了簡化程序不用都銀行過戶租金津貼$8000
直接收公屋租$2000
公屋戶實際交租 一樣是 $2000
間接補貼$8000租金
情況1和情況2相同
如果情況1發生,就更麻煩,可能有公屋戶拿了$8000又自己洗左,不交租。
就好似以前社署會將公屋租金直接過戶比老綜戶,等佢自己再交租比房署,點之老綜戶攞左租金唔交租自己洗左,所以宜家社署直接過戶比房署
政府係包租婆 一間屋應可以收租$10000
現在大平賣 $2000
哪$8000去了哪?
宜家d公屋戶交開$2000就覺得$2000係理所當然,公屋就係只值$2000,是人都知道一定不止$2000租金。
唔明嘅人係邏輯上有問題,不過高登,連登仔咁醒申請公屋,又點會唔明? 好多都係扮唔明,不停搵籍口,無著數又點會申請公屋。
重點:
政府要比塊土地出黎
交比房署起公屋,房署係唔洗比錢買地
土地本來可以賣比地產商幾十億,可以起商廈,可以發展其他事業,有成本的。土地是政府重要稅收,每攞一塊官地起公屋,就少一塊地賣,政府就少稅收,如果土地原本不是官地,政府還要額外付錢收購私人土地以起公屋。政府d錢從何來? 咪就係將稅左手交右手,都是納稅人d錢,寸金尺土官地都係錢黎
有人話房署有錢賺,房署係負責起樓,無比錢過政府買地。房署條數只係夠cover建築成本,物業管理營運成本。蝕錢嘅係政府-庫房,攞左黎起公屋塊地即時0收入
包租婆要免費出地,買地,出錢出力起公屋。然後收得雞碎咁多租
大家明知係一門蝕本生意
公屋戶由195x年開始 幾代公屋戶
就一直交好多少租
宜家番加租都好應該
加幾千租就牙咁痛咁
唔諗下自己攞左公屋福利幾多年
富戶交到4.5倍都係平市值租金一大節
搵十幾萬都住公屋真係怪現象
公屋租金仍然有好大上升嘅空間
唔比d壓力呢班人只會飽食終日永遠唔會向上流,不停地向下流,成為向下流公屋族
最後
有買樓嘅中產先係香港經濟嘅中流底柱
除了交薪俸稅,仲要交地價稅
買一層私樓1000萬
粗略估計地價有30%-50%
新樓盤(市區段) 會很接近50%比例
大約500萬係地價,差不多一半是地價
地產商市好時都只係賺20%
其他係建築成本20-30%
如果以後個個都申請公屋,肯定多多錢都唔夠起公屋,起到成香港都係公屋,香港越起越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