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𝐑𝐞𝐬𝐭 𝐃𝐞𝐟𝐞𝐧𝐬𝐞、𝐄𝐱𝐩𝐞𝐫𝐢𝐦𝐞𝐧𝐭 𝐆𝐞𝐫𝐛𝐢𝐠和左路放題任食 —— 港隊對毛里裘斯戰術分析》
十一月份國際賽檔期的第二回賽事,港隊昨晚在旺角主場以一球擊敗非洲代表毛里裘斯。然而,即使最終取得勝利,但港隊的表現卻受到不少的批評,主要針對的是在下半場領先着一球,並打多一人的情況下都無法拉開紀錄,最後更是頻頻出現險象,而在滂沱大雨夜下,只能驚險地以一球取得勝利。
就此議題,坊間都有不少的聲音,嘗試去討論港隊圍攻不果的表現和問題。不過,筆者在此卻希望將目光稍稍放「後」一點,去看看一點和圍攻、破密集有着緊密聯繫的概念 —— 𝐑𝐞𝐬𝐭 𝐃𝐞𝐟𝐞𝐧𝐬𝐞,亦望由此分析港隊即使踢多一人,仍然被對手屢屢快放,「險象環生」的原因。
先至聲明一下,筆者非專業分析,亦沒有任何內幕消息,以下觀點亦只是筆者在觀察比賽中所得出的看法。因此若有不夠全面之處,亦歡迎各路朋友留言分享觀點,多作交流。
今次將會探討:
- 港隊新體系的𝐑𝐞𝐬𝐭 𝐃𝐞𝐟𝐞𝐧𝐬𝐞(放心,下文將有更詳細的解釋!)
- 𝐄𝐱𝐩𝐞𝐫𝐢𝐦𝐞𝐧𝐭 𝐆𝐞𝐫𝐛𝐢𝐠:問題在哪?
- 港隊左路超級大放題任食任飲?
那第一個問題,到底甚麼是𝐑𝐞𝐬𝐭 𝐃𝐞𝐟𝐞𝐧𝐬𝐞?
在主攻的狀態下,進攻方往往會投入更多的人手,進入對手的心臟地帶,在更接近對手龍門的位置活動。
而所謂的𝐑𝐞𝐬𝐭 𝐃𝐞𝐟𝐞𝐧𝐬𝐞,沿自於德文「Restverteidigung」 —— Verteidigung是代表「防守」,而Rest則是能代表「那些剩下的」。合起來看,Rest Defense就是指在球隊投入進攻的球員外,「剩下的」球員所形成的「防守組合」。
而以全面圍攻的港隊作為例子,港隊在投入人手壓前之後的Rest Defense,大概就是一個「2-3」的結構 —— 中堅鐘樂安、和右閘亞歷斯祖形成「2」、而左閘陳晉一、後衛費蘭度和周緣德則是稍為傾前的「3」。而這些球員,就是承托港隊進攻的五大要員。
(題外話:關於Rest Defense筆者在很久以前亦曾寫過文章,當時用的中文譯名是「靜態防守」,但就算不上是正式的譯法,意思上亦不夠直接。若有朋友有更好的提議,亦不妨留言提出,交流交流。)
那下一個問題,那港隊的Rest Defense有甚麼特點?
在坊間一向的說法,有球在腳的港隊會呈一個「3-2-5」,由費蘭度升上一格協助中場的調度。不過,或許昨晚的情況比較極端,對手踢少一個下誓死防守,以致港隊很多時都是直接圍繞着對手禁區組織的。
而在這樣的情況下,港隊Rest Defense的結構亦產生改變 —— 在原本的「2-3」之中,不僅陳晉一會作為邊中堅壓前助攻、費蘭度和周緣德亦會隨之推前,以中場身份出現在兩側的Halfspace支援進攻。因此,在某些的情況之下,Rest Defense會出現「2-2」,甚至「3-0」的人數結構,總而然之就是人數時而不足五人。
當中,費蘭度作為中軸線的核心,他在新體系中充當着組織者的角色。而在壓前圍攻時,他所得到的自由度更大,會常常壓前至左側協助 —— 這點相信不僅是為了釋放更多人手壓入更危險的地帶預備接應傳中,同時亦是要更大程度利用費蘭度的腳下技術,以及老將在進攻端的創造力和經驗。
順帶一提,對於費蘭度踢中場的做法,有不少聲音都認為以他的踢法和特點,都不適合出任這個位置。當然老將的防守輸出和續航力的確惹人懷疑,但筆者相信他現時能帶予港隊的最大優點,在於他「有球的決定和質素」 ——
指的不僅是他相對細膩的腳下技術,能執行長短調度和Line-Breaking等不同戰術任務,更是以他具經驗、相對穩定的比賽閱讀和理解能力,在同位置的選擇上更能滿足戰術體系的要求。
而在談論港隊的問題前,筆者想先談談一位球員 —— 周緣德。
周緣德在新帥韋斯活手下,有着更重要的戰術地位,這相信有留意港隊賽事的大家都應該會知道的。這點更在他會作為費蘭度的「替補」得以反映 —— 當老將退下火線時,與其調入一位正宗的中場球員,韋斯活會將周緣德升上一格作為替代 —— 這多少亦反映,在新帥眼中,周緣德在「有球的決定和質素」上同樣得到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