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花稅仲停留喺3%其實都幾撚戇鳩

只嫁紀律部隊

170 回覆
327 Like 77 Dislike
漢堡fans 2023-02-12 20:52:38
椰子樹無菇的 2023-02-12 20:54:03
住係必需品 樓唔係
公屋擁有人係政府
腥港囝 2023-02-12 21:00:48
你講下咩手?

得香港賺下手?
美國賣樓唔賺下手?
英國定加拿大, 澳洲賣樓有分別呀?

全世界都一樣既野, 搬香港出來討論做咩?
上得山多中概股 2023-02-12 21:03:50
點會無
東條尾索郎 2023-02-12 21:34:36
即係一個城市一半人買唔到樓係正常合確理?
老卡拉馬佐夫 2023-02-12 21:42:30
//多年以來,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學院的幾位高級研究員(包括佛利民),提倡美國的稅制應學香港。他們認為香港的稅率低而又稅制簡單。說香港有簡單的稅制,是對的,但說稅率低就不對了。以一個自由經濟而言,香港稅率之高可能是世界之冠。

我這一輩的經濟學者有一句格言:大概地對比精確地錯可取(Roughly right is better than precisely wrong)。今天,年青的經濟學者似乎不知道這個哲理。他們以高深的數學,複雜無比的統計,計算機、計算機一番之後,以零點後三、四位數字來表達他們的學術結論。這些精確的錯,是自欺欺人的玩意。他們好像沒有想過,世界複雜無比,而統計學的陷阱多如天上星,可取的結論要先求大概地對。

這裡我試用「大概地對」的招式,來表達一下香港的所謂自由經濟的「苛政猛於虎也!」(按:《孔子過泰山側》的「苛政」,是指「苛稅」。)話得說回來,在這裡我用「大概地對」的原因,是大眾化的刊物應該「大概」地下筆,而在準確上這「大概」是雖不中亦不遠矣!

我拿起筆,在三十分鐘內作了如下的計算。假若一個每月收入港幣十萬元的人(每月美元一萬二千九百,算是中上人家),不儲備,把收入花光,那麼美國的稅率為何,香港的稅率又為何?答案是,美國大約百分之三十;香港大約百分之五十二!

我計算美國的稅率,包括收入所得稅、物業稅、銷售稅,及其它可以想得出的政府徵收。一個月入一萬二千九百美元的人,算是高收入了,其所得稅的邊際稅率大約百分之四十。但美國的稅制有很多可以減稅或免稅的項目,左減右減,左避右避,計算出來的總稅率,百分之三十左右是可靠的。

香港的稅制沒有美國那樣複雜,用不著收存可以減稅的單據,報稅時不需要花一兩個星期整理。是的,美國個人入息稅的報稅表格,看到就頭痛,所以月入一萬二千九百美元的人,到最後總要找會計師去處理。香港則簡單得多——你不算,政府替你算。但從月入十萬而又全部花光的例子算,香港的稅率是百分之五十二,比美國的百分之三十,高出百分之七十三。

我計算香港的稅率大概如下:月入十萬,所得稅是一萬五千。一個月入十萬的人,居住費用(買或租房子)大約每月四萬,其中百分之六十左右是政府所收的地價。這個人有一部私家車,所有費用(包括折舊)大約每月一萬五千,其中的汽車進口稅、汽油稅、牌費等,又佔該一萬五千的百分之六十強。其它消費購物,姑勿論煙酒稅,單是舖租之內的政府地價就應占物價的百分之十五以上。這些加起來大約是總收入的百分之五十二。

有趣的是,要是這個月入十萬的人不買私家車,他當然不會坐巴士。坐的士,政府所賣出的牌價動不動是三百萬,那麼坐的士所付的稅也高得驚人。

如上簡略的分析,有兩個與眾不同的含意。其一,歷久以來,研究香港稅制的學者,都認為香港的稅制非累進,或不夠累進,不是劫富濟貧的那一類。錯!月入十萬港元的人稅率達百分之五十強,但一個月入數千的人,住公屋,坐巴士,自己買菜煮飯或吃於大牌檔——其總稅率應該低於百分之十。另一方面,大富的稅率,每月坐頭等飛機到外地旅遊的,其總稅率應該在百分之四十之下。

以上是說,香港的稅率,是傘形的:貧與富的兩端稅率低,中上階層的最高。這與四十年前戴維德所說的,美國稅制是「反傘形」的相反。

第二個含意,別開生面。香港這個高地價稅制,房地產價格大幅上升時,皆大歡喜,而最高興的應該是中上階層的人士了。你花一千萬買一個單位,轉眼之間升到三千萬,無端端子子孫孫皆有著落,哪管他真正的稅率是怎樣高的?大富的當然同樣過癮,而下等的雖然眼紅,但總會因為有錢人多了而能多賺點錢。

倒轉過來,地產暴跌,香港的中上階層就得個「慘」字。在美國,你買入的房子的價格上升了一倍,又下跌至原價,你空得一場歡喜,其間增加了消費,打回原形沒有什麼大不了。但若在香港,房地產暴升暴跌之後,政府在價高時賣地所得,給公務員加了薪酬,中上階層的財富就轉到公務員身上去。

年多前,在金融風暴之際,一位朋友對我說,香港中上階層人士看來要集體破產。這說法有點誇張,但其論據應該是對的。

以稅率低而知名於世的香港,是一個誤解的神話。我們的公務員薪酬近世界之冠,教育、醫療等政府資助是世界之冠,而這些年來福利上升的速度,可能破了世界紀錄。香港不搞赤字財政,低稅率是不可能的。//

張五常1999年已經講緊
腥港囝 2023-02-12 23:13:24
你找不找到呢段有幾多錯處? 找得到你就不會貼了

我計算美國的稅率,包括收入所得稅、物業稅、銷售稅,及其它可以想得出的政府徵收。一個月入一萬二千九百美元的人,算是高收入了,其所得稅的邊際稅率大約百分之四十。但美國的稅制有很多可以減稅或免稅的項目,左減右減,左避右避,計算出來的總稅率,百分之三十左右是可靠的。

香港的稅制沒有美國那樣複雜,用不著收存可以減稅的單據,報稅時不需要花一兩個星期整理。是的,美國個人入息稅的報稅表格,看到就頭痛,所以月入一萬二千九百美元的人,到最後總要找會計師去處理。香港則簡單得多——你不算,政府替你算。但從月入十萬而又全部花光的例子算,香港的稅率是百分之五十二,比美國的百分之三十,高出百分之七十三。

我計算香港的稅率大概如下:月入十萬,所得稅是一萬五千。一個月入十萬的人,居住費用(買或租房子)大約每月四萬,其中百分之六十左右是政府所收的地價。這個人有一部私家車,所有費用(包括折舊)大約每月一萬五千,其中的汽車進口稅、汽油稅、牌費等,又佔該一萬五千的百分之六十強。其它消費購物,姑勿論煙酒稅,單是舖租之內的政府地價就應占物價的百分之十五以上。這些加起來大約是總收入的百分之五十二。
老卡拉馬佐夫 2023-02-13 00:08:32
1.咁請你不吝賜教,講下有幾多野錯,俾我學下野

2.佢個claim 係話佢第一次聽人講香港稅貴
我想指出既係早係99年已經有人指出consider 高地價/間接稅既話,其實可以話香港稅率高
腥港囝 2023-02-13 01:08:56
1)美國稅率左減右減 , 香港沒有, 只可以實付15%
但現實情況相反, 香港才是左減右減, 美國才是左加右加
我就當香港一元免稅不扣 , TAKE HOME PAY也超過86%
美國67.5%





2) 住屋及其他必要開支
我唔知香港仲有幾多地方要租4萬蚊 , 我就跟足香港就租4萬(而且唔扣稅) , 而且假設美國政府就送樓俾美國人好味?, 只需要交地稅保險/管理費 , 房屋開支就如下:
香港$86000-40000 = 46000
美國=U$8684 -900(地稅) - 500(保險/管理費) - 500(醫保) = U$6784

3) 扣除所有開支的宣稱花光消費力
香港 46%
而美國消費力佢自己都唔識計
U$ (12816 - 6784) *0.9(消費稅) = 消費力= U$5429
美國 42%

由此可見, 香港(最差情況: 不扣稅, 租足4萬 的不現實情況) 同文中反差不大 , 反之美國就過度吹噓只有30%消耗, 實際上58%比香港更差, 我甚至已經當美國FULL PAID房屋來計算了, 如果美國人仲要供樓, 可能連15%消費力都剩不下
你永不一個人行 2023-02-13 01:17:19
咁其實呢,以我最熟悉嘅澳洲為例,交稅之後保險有得claim好多(多過香港自願醫保),供屋,賣屋嗰啲都claim到嘅,然後係生仔,呢個最多,奶粉金嗰啲福利,都係香港冇嘅
腥港囝 2023-02-13 01:21:56
咁我都計左囉
你熟澳洲咪計埋搵153800US一年在澳洲墨爾本消費力剩幾多囉
你永不一個人行 2023-02-13 01:56:40
如果計稅前收入嘅話,7除8扣其實都有110k US左右落袋㗎,因為福利如果計埋生b嗰啲真係好著數

香港根本唔鼓勵生育,產假喺外國就係有薪以年計嘅
呢啲都係要稅收去填補嘅,冇咁高稅點可以俾人咁樣生b放假

所以唔同地方就係唔同生活啦,想生小朋友嘅,真係唔建議喺香港,但係想儲錢搵錢嘅,香港真係無敵
RichardHanson 2023-02-13 04:20:28
睇你當高地價政策算唔算間接稅既姐
平心靜氣 2023-02-13 06:10:59
可以訓街
想拆開鳩結的網 2023-02-13 06:45:53
政府梗係希望個個上樓 借銀行錢然後綁實成個人生幫中共繼續做白手套
米芝蓮檸檬 2023-02-14 08:14:33
樓跌多一半個陣上到樓,洗擔心
絕對p牌 2023-02-14 08:18:04
講on9 1% 佣仲on9 啦 完全唔值
豁出去夢遊 2023-02-14 09:14:39
唔平
但人地afford到
袁文傑 2023-02-14 10:01:18
一陣班曱甴又咬你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