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含金量」V.S.「拍攝道德」呢種議題唔係新野黎,外國一早已經有
《飢餓的蘇丹》(The vulture and the little girl)
copy from wiki
1993年,蘇丹戰亂頻繁,更發生大飢荒,兩名攝影記者凱文·卡特和西爾瓦乘小型飛機,前往蘇丹南部的伊阿德村拍攝蘇丹遍地餓莩和內戰情況。但他對拍攝飢民的情況感到悲哀,欲走到附近的灌木林休息,緩和緊張感
根據凱文·卡特自己憶述,他在灌木林外聽到一聲微弱的哭泣,一名瘦骨嶙峋、裸著身體小女孩,奄奄一息在貧瘠蒼涼的大地上向一公里外的食品發放中心爬行,出於記者的直覺,他蹲下來向女孩拍照。正當此時,一隻禿鷹落在小女孩身後,等待女孩的死亡,以便大快朵頤
凱文·卡特靜靜的在那兒等了20分鐘,並選好角度,盡可能不讓那隻禿鷹受驚,待禿鷹展開翅膀。拍攝完畢後,凱文·卡特趕走了禿鷹,注視着小女孩繼續蹣跚爬向目的地。接着,他放聲慟哭,嚷着想要擁抱自己的女兒
之後,凱文·卡特把作品版權售給美國《紐約時報》,於1993年3月26日刊登。接着,國際媒體爭相轉載,很快便傳遍世界,照片震撼人心的感染力,激起世界人民對蘇丹大飢荒的強烈反響,各國政府亦關注蘇丹內戰。正因如此,凱文·卡特的《飢餓的蘇丹》獲選普立茲新聞特寫攝影獎
《飢餓的蘇丹》成名令更多人關注那小女孩的命運,成千上萬的人向《紐約時報》打電話,詢問她的生死安危,但是《紐約時報》編輯們和凱文·卡特也不知道她的下落。當大眾得知凱文卡特沒有向她施以援助,就大加批評他沒有善心,就連他的朋友們也加入批評者行列,認為他當時就應該放下攝影機去幫助小女孩,但他卻眼睜睜看着事情發生。凱文·卡特如此解釋:「當我把鏡頭對準這一切時,我心裏在說:『上帝啊!』,可是我必須先工作。如果我不能照常工作,我就不該來這裏。」
其實,有另外的說法,是當時凱文卡特將身上的水和一點點乾糧給了小女孩並趕走了禿鷹才離去。但是最後凱文卡特受不了眾人的攻訐,孤獨自殺。
呢單係世界著名既「拍攝含金量」V.S.「拍攝道德」
冇呢張相就唔會引起討論,引起咁轟動既關注,引起80年代後對非常飢民一個好形象既關注
但呢張相一旦係公眾面前出現,就代表攝影者好大機會因為做唔足公眾對佢既期望又會出事
社會輿論一向都係傾向去支撐後者,呢單野值得review/借鑑個位係
有時為左拍D含金量高既作品,係點都會違反左眾人道德觀,但呢類作品好死唔死又真係推到業界去行得再遠D
影視台手足討論呢個命題既時候先唔好project左張導單case
佢個case 唔係呢種道德議題黎,只係咁岩因為佢單野諗返N年前有同朋友討論過呢張相
想同大家再深入討論下
正皮:一定係拍攝道德行先
負皮:不嬲人就係犯賤,你守規距永遠唔會有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