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道教與佛教宗教文化概念謬誤

14 回覆
8 Like 5 Dislike
2022-11-06 19:27:30
很多我們在各種日常生活中聽到別人在各種媒體上使用很多由原始宗教而來的概念,但卻被後來的人對這些概念背後的意思產生認知錯誤導致曲解原本意思。原因是當表達者說出超出理解者的認知時,不同年代和背景的理解者就會根據自己的理解和認知去曲解別人的意思,最後經歷多年經由人們口耳相傳後反而變成對錯誤的概念產生共識。

謬誤一:「迴光反照」
根據維基百科「迴光反照」指晚期危重病人臨終前出現反常的短暫好轉現象。其具體表現通常為昏迷多時的病人突然清醒,恢復食慾,能進行簡短交談,甚至重獲行動能力等。但在其後數天或數小時內情形便迅速惡化,離開人世。很多人理對迴光反照的理解也是和這個定義大同小異。但其實「迴光反照」原本的意思應為「回光反照」,出自於道教修行經典《太乙金華宗旨》,「回」是指放下一切後入定,「光」是指觀,「反照」是指以「回光」狀態觀察自己的身體與內在的思緒。「回光反照」換句話說其實是一種原始道教冥想修行方法。
2022-11-06 19:27:51
謬誤二:「相由心生」
很多人對「相由心生」的理解為一個人的內在可以影響外貌,心境會影響外在面相,善良的人的會越來越美麗,反之外在相貌則變得醜惡,一個人外在的一切都是由內在反映出來。

首先「美」與「醜」是一種主觀審美標準,誰也不能客觀地說誰醜或者美。如果「相由心生」是一種真理,那誰可以客觀判斷一個人外在的「美」與「醜」?其次就是,如果覺得一個人「醜」就代表他或者她的心靈比較邪惡,那社會只需要把在某一種社會標準下定義為「醜」的人預先監禁,就可以提前阻止社會上很多罪惡,而且法官審判時也不需要證據和邏輯。相信說到這裡讀者們已經感覺到當中荒謬的地方。

「相由心生」其實出自佛教用語,所謂的「相」是指所有一切你認為客觀存在的事物,都是由「心」所生,和一個人的外在沒有任何關係。我們人體有很多感官可以令我們透過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等去感知一種事物不同的面向,在原始佛教中認為,一切經由我們在意識下的感官所感知到的一切事物,其實只是我們創造出給自己的刺激。例如我們感知到一朵花的顏色其實是經由光線折射到我們的視網膜反映出來,客觀並不存在所謂的顏色。而聲音只是經由空氣的震動傳到我們的耳朵內的聽覺感知元件,客觀並不存在所謂的聲音。味覺與嗅覺只是我們人體的感知機制讓我們聞和吃到不同的味道,客觀並不存在所謂的味道。以上種種人體感知功能如果換作另一種動物,更可能有另一種因為不同物種之間感知功能的差異導致對客觀事物有不同的體會。
2022-11-06 19:28:37
謬誤三:「因果」與「業力」
「因果」與「業力」也是常常被不同文化背景人士加以演釋成一種基本邏輯關係並套用在所有世界法則之中,例如一個人行惡後會有報應,或者造了「孽」牽連家人或者下一代,更甚會被鬼纏身,下輩子會傷殘或者早夭等等。據我觀察所得,幾乎所有人對「因果」與「業力」的理解都是強行以這種華人宗教觀去曲解「因果」與「業力」真實的含意。其實這是出自原始佛教對意識學概念,和你的善行與惡行無關。
https://lihkg.com/thread/3203579/page/1
2022-11-06 19:29:09
謬誤四:「無常」
「無常」也是會經常被不同的網上媒體或者被某某大師曲解成一種活在當下的心靈雞湯,當有災難或者人命傷亡,都會以「人生無常」來解釋人可能隨時遇到突如其來的不幸,人需要要更珍惜現在擁有的事物。「無常」在現代佛教也被視為真理之一,以「無常」指出世間所有事物都是持續變化的,都不是恆久不變的,一切都是因緣和合而成。

這兩種說法雖然可以達到安慰人心的效果,但遺憾的是也是強行用現代語意理解去曲解原來的意思。理解「無常」時需要考慮當時出處的背境,的確,「無常」也是出自佛教概念,但也被現代佛教曲解原來的意思,最原來的出處為:

「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四念住》

「色者無常,無常則苦,苦則非神;覺亦無常,無常則苦,苦則非神;想亦無常,無常則苦,苦則非神;行亦無常,無常則苦,苦則非神;識亦無常,無常則苦,苦則非神,是為:色無常,覺、想、行、識無常,無常則苦,苦則非神。」
-《阿含經》

所謂的「無常」最原來的意思不是用來解釋外在事物的現象或者本質,也不是指人生命運的意外,是指一切人心內包含所有的感知到的訊息、情緒、慾望、念頭等等都是「生滅無常」,所有慾望、情緒和念頭都可以在剎那間生起,亦可以在剎那間滅去,也可以持續在潛在地影響我們而我們卻不自知,成為我們人生的苦。而佛教徒需要在禪修當中感受自己內在的無常,去除情緒、慾望、念頭而禪定的境界。
2022-11-06 19:30:18
謬誤五:「無我」
對「無我」的誤解比起以上幾個謬誤更為玄幻,例如在現代佛教概念認為「無我」等於「我不存在(沒有我)」、「因為人持續在變化當中,所以並沒有一個本質。也就是一個恆常不變的我並不存在」。坊間甚至有很多什麼星什麼大師,或者是淨什麼大師指出四念住中的「觀法無我」是「法是一切萬法,身體也是一法,也是萬法之一,一切法裡面找不到我。」等等似是而非的概念,不斷不斷的用佛教用語去解釋另一種佛教用語來掩飾他們對佛法的無知,甚至連「法」的概念也攪不清楚。

其實佛法原本的概念是解釋人的內心和意識的變化,對世間一切事物並沒有多加以解釋,反而鼓勵大家根據佛經指出的理論去進行禪修(冥想)。要解釋何為「無我」先要了解何謂「我」。:

「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這句話意思為:通過修行般若智慧的方法,心再沒有任何阻礙。因為「本我」沒有任何阻礙,所以無所畏懼,遠離所有虛幻妄想,解脫一切痛苦。

所謂的「心」其實就是「本我」的意思,而「顛倒」是指錯亂的、混亂的、本末倒置的意思;而「夢想」是指夢幻的、虛空的、虛無縹緲的意思。因為「顛倒夢想」是與「心有罣礙」有關,所以「顛倒夢想」實際是指因為人與外界的人、事、物或慨念有捆綁之心,認為這些外來的東西是屬於「我」的一部份,所以經常因外物的狀態產生煩惱,最後心因外物外馳迷失,以幻為真,故起煩惱,是為「顛倒夢想」。

至於「無我」就是清除人心屬性當中因為五蘊產生的各種情緒、慾望等等對本我的影響和控制,解開與某種人、事、物或慨念的捆綁,不會因任何的人、事、物或慨念影響自己的心。
2022-11-06 19:46:00
2022-11-07 21:52:03
現代嘅用字文化同以前嘅人唔同,同埋佛經用嗰隻字嘅意思,並唔一定係我地不嬲理解嗰隻字嘅意思!

就以"心經"嘅"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為例!
"不異"同"即是"真心講真係無乜分別! 點解既然無分別又要咁寫呢?意義响邊呢? 係想強調啲乜,定係其實呢pair詞係有意義上嘅分別呢?

再講"色""空"呢pair! 首先呢pair野一般正常人嘅認知都以對立狀態黎理解嘅! 但係以我所理解嘅佛教對呢對字嘅解釋係同我地用開嘅用法唔一樣嘅! 至於佢地點解釋呢對字,自己上網查下!

點解作者要將明明同嘅野搞到唔同,明明唔同嘅就講到佢同呢?仲要將全部組合寫哂出黎呢?

係要混亂睇嘅人 ! 定係想睇嘅人問下點解自己會睇到咁混亂呢?係俾先入就主嘅概念困住咗定點呢?定係要說明"心"嘅性質呢? 定係就要搞到咁混亂黎顯示"心"係咁嘅樣呢?

但係無可否認"心經"真係玩到好大!
2022-11-19 19:57:27
Ching追哂你啲post,你做邊行
覺得你啲內容幾有意思
2022-11-19 20:02:25
專業係IT Fintech
同時業餘主要係原始人本(連續性)宗教文化研究,其次係哲學(主體哲學,宗教哲學, 存在主義哲學)

我覺得業餘做得好過專業,雖然我專業可能好多人都會覺得我做得唔錯
2022-11-19 20:04:47
當然同時都係一個Meditator
2022-11-19 20:12:48
厲害
對你嘅業餘好有興趣,但自己嘅理解仲好有限,初哥可以睇啲咩電影或者書
2022-11-19 20:45:37
書就: 當下的力量
佛教野就: 藏密就山居法, 大眾部就童蒙止觀(小止觀), 上座部就巴利三藏
2022-11-19 20:53:37
仲有莊子今註今譯, 道德經
2023-07-06 16:30:16
push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