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套用在香港,則係「MK仔就開靚車,斯文人就坐地鐵」呢個現象。
只要打開X週刊,唔難發現近年社會上「撈得掂」班友,個個開法拉利出入,名下幾多間上市公司及山頂別墅,其中唔少係黑社會出身。
走在銅鑼灣街頭,在任何僅餘可停車位置,不時泊滿波子,林寶,瑪莎拉蒂,Benz等靚車,只要窺視車內情況,好多時都會打個突:「條友咁MK。」有部分係20幾的MK死飛仔款,其餘則係古惑佬款,頸戴金鍊,裡面深淨色T Shirt,外面西裝褸 ,牙齒略黃。然後,一便落車就周圍目露兇光,掃視附近路人,再點起手上的紅萬香煙。
正如好多舊同學聚會,最串的並非咩Banker或紀律部隊幫辦,反而係以前好似吸過毒仲衰過,而家出返來「做金融」,開口埋口自己點炒現貨金,點樣「自己努力儲一個月錢買隻Rolex Daytona」。
無他的,近年最賺錢的族群,不外乎做澳門賭廳的,收樓收地的,同埋賣倫敦金的。至於真正做實業起家,或做專業類工種而實而不華的,你有見到幾多個真係過住幾好生活?呢個年頭,無論各行各業,看似越古惑,越賺到錢。越老實,越跑得慢,或許,真的nice guys finish last…?
呢個可能就係近年香港的「MK仔就開靚車,斯文人就坐地鐵」現象。
另一邊廂,香港的傳統中產,例如小型行會計師,公司中層經理,以及中小型貿易公司東主等,則面臨收入及生活質素下降的問題,只能勒緊褲頭。因為「轉型都唔知做乜」。
即使並非呢D夕陽行業,就算你做正式小學教師甚至大學講師,收入水平尚算合理,但在百物騰貴的社會下,要好似以前一代人養妻活兒,甚至過體面的中產生活,可謂越來越難。
無他的,過去20年社會變得驚人,除左SJ經常講的全球一體化同科技以外,仲有社會普遍的惡俗化 (vulgarisation):
相比起社會上有學識有道理的人,我地更嚮往那些財大氣粗的人。
非正式統計,20-35歲族群的香港男性,第一男神可能係洗米華,又賺大錢,又型,又「江湖猛人」,英雄主義的極致莫過如此,確實又真係好屈機。對於一些真正有學識,有理想的知識份子,他們根本連你Attention都得唔到。
據說,2017年香港最悲慘的工種,可能就係有MPhil或phD的大學導師或職員。埋頭苦幹寫Paper,假如在古代,呢D學者的Paper確實會有深遠影響力,因為作為絕無僅有識寫字又可以Publish文章的人,他們完全壟斷左成個社會的發言權。但呢個年頭,Social Media五花八門,人人都係Media,普羅大眾已經唔需要從學者的Papers得到知識。除左其他學者,簡直係Who fuckin’ cares。
Credit: Internet
就算係公認人工起薪高的紀律部隊及公務員,一樣有呢個問題。有一批熱愛傳統制度的公務員,多數老一派,幾十年在繁文縟節與浩瀚的規矩與制度打滾,總算練就一身好武功,並以這套複雜而穩固的制度,以及自己作為一分子為傲,十分投入工作,連放工都會在想點樣可以做得更好,更跟足程序,更可以服務好市民。
另一派公務員,則單純當打份工,任何野推得就推,為了就係自己秘撈的事業,其中有唔少搞埋生意做老闆,開餅店,樂器店,玩具店,酒吧,蒸腳等一應俱全,平時就請個人看舖,放假就自己睇返,甚至叫其他公務員同事幫手或夾份入股。所謂「Slash Career」,呢的公務員簡直表達得淋漓盡致,他們甚至會覺得那些安份守己,投入工作的公務員同事「戇居,反正年年跳Point,唔同你努力做人工會高D咩?梗係自己外面搵D野搞下,賺多D錢最實際。」
Needless to say,後者似乎有越來越多的趨勢,相信有做政府的讀者,唔會對呢個現象陌生。
全世界絕大部分人都熱愛「平等」「自由」等爛漫的概念,而對「階級」及「規矩」等觀念,則自然而言地反感,甚至恨之入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