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經孫老師」是網絡很有水準的文化評論家,對於某國之為何其不論如何掙扎探索也無法實現民族人格的現代化,有獨到的見解。尤其是「小農社會」集體人格的特徵。
一個國家出現恐怖的獨裁者,不是該民族命運偶然的中了頭獎,而是此國家的文化傳統和習俗的深厚土壤之必然。在這方面,農業經濟的中國反而有早期模糊的認識,例如「橘越淮而积」:為何一條河流之隔,同一種水果,種在這一邊很優良,仲在對岸就結成惡果?若可以用植物學的自然原理,融通應用於社會科學,文理結合,就可以想通很多問題。
正如「病毒」和「癌細胞」,本來是醫學現象,但在社會集體意識的傳播之中,也有驚人的相似原理。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就明白歷史、政治、人類學。文科和理科,在高層次是相通的。
我喜歡觀察社會,特別是近水樓台喜歡觀察中國人。中國人的文化集體行為,以及其情緒在不同環境之下的變化,對於世界文明秩序與人類的未來,影響越來越大。在這個過程中你不必理會自己是什麼族裔或社會身份,因為帶着這種意識,會令你產生感性偏見,抽離方可避免偏私,有如奧運比賽,評判團的國籍,盡量不與各比賽者的國籍相同。
「小農社會基因」成為越來越多人討論分析的話題,這是一件好事。王思聰的「陰陽性」和「奴性血性」的民族相對論,流露其留學英國寄宿學校的教育影響,書讀得比香港許多留學英美的人透徹。難怪大陸即行宣禁其本人言論與國際學校產業。
許多人詢問,有這麼多書本,優先應急,有何介紹?在這方面,有劉再復教授的「人論二十五種」,研究中國人二十五種的民族深層性格。了解一個民族為何處於長期的狂躁精神狀態,此種狀態為何在1997年英國撤出香港之後逐步滲入香港特區,也激活了許多香港華人在英治時代沒有流露的的基因,讀劉再復彼書(天地圖書出版),聆孫老師此講,理性而冷峻,令你能明白為何民主自由只能適合某些民族國家(Nation-state),而無法實踐於其他。許多人說:有的文明古國有幾千年歷史,傳統的弊端很深厚,要慢慢來,要給它時間。但是人的一生很短,你既不能參與改變,還肯再花時間等待果一樣苦口婆心勸說它自然改變嗎?世界上有許多事,你不必再等了,果佗式的等待,是徒勞的。
這是文化人類學的通識,凌駕於極右的民族主義,也解釋了種族主義等極端和偏狹的情緒,亦為抗禦西方左膠病毒的一帖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