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大師楚原先生千古,回顧藝壇光影旅程無負此生
薑汁炒芥蘭
206 回覆
165 Like
2 Dislike
伙頭墳洲
2022-02-26 00:30:37
R.I.P
水晶釘
2022-02-28 05:18:07
https://youtu.be/ejqzLIkVqP0
高清版
乜都唔識
2022-02-28 06:40:34
賈雨村
2022-02-28 13:09:54
唔知圖書館會唔會有
Turing
2022-02-28 13:57:15
支持
妖治時代
2022-02-28 13:57:27
咁不如睇吓遲啲電影資料館有冇好過
薑汁炒芥蘭
2022-02-28 14:36:31
司棋姐黃韻詩呢套係10集劇嚟,甘國亮監製
賈雨村
2022-02-28 14:40:35
大陸啲老翻網或者有機
妖治時代
2022-02-28 14:54:57
哎呀
我醒唔起係劇嚟
妖治時代
2022-02-28 14:55:20
難
90年代啲劇就大機
賈雨村
2022-02-28 14:58:08
呢套野同甘國亮do姐嗰套神奇兩女俠一樣
又係爭仔
薑汁炒芥蘭
2022-02-28 15:08:49
係,不過始終有黃韻詩都係正
薑汁炒芥蘭
2022-03-01 07:27:22
喇喇娜啦
2022-03-02 15:50:14
楚原叔做妙道士呢個角色都好正
坂を登る
2022-03-02 16:47:34
推
不要罵我
2022-03-02 21:32:38
入黎就想講
Rfgbnn
2022-03-02 23:13:35
渣渣輝個樣
薑汁炒芥蘭
2022-03-05 02:55:16
楚原電影變化多端
*****************
但不是武俠片鼻祖
******************
文:石琪
最近楚原八十七歲逝世,本港報道甚多;一份報章大標題「楚原走了 # 無負此生」,事實上這位香港導演的成就,很多人幾世投胎也做不到。但副題「港武俠片鼻祖 # 執導近百套」,頭一句却大有問題,絕不確切,亦有其他報章同樣犯錯。
華人電影很早期便有武俠片,特別重要是1928年,上海拍出默片《火燒紅蓮寺》,掀起武俠片狂潮。
三十年代香港亦拍出各式武俠片,包括技擊的《方世玉打擂台》,放飛劍的神怪武俠,還有《大破銅網陣》之類「機關武俠片」。
1949年開始的「黃飛鴻」系列以拳腳功夫為主,也屬於武俠片。
到了1960年代,港產武俠片百花齊放,例如粵語的《如來神掌》很聞名; 金庸武俠小說也拍了粵語片。當時國語影壇湧現「新派」古裝刀劍武俠片浪潮,左派長城公司的《雲海玉弓緣》被稱為先驅; 稍後邵氏的胡金銓、張徹更成為兩大旗手,影響深遠,然而也不能說是香港武俠片「鼻祖」,實為革新者。
為何本港報章會把楚原稱為「港武俠片鼻祖」呢? 原來網上 "維基百科" 形容他是「香港武俠電影開山鼻祖」。其實維基的楚原資料可算詳細,但「開山鼻祖」嚴重失實。
很明顯,現在新聞界編輯記者,未必都熟悉香港電影的發展歷史,楚原又屬於阿爺那代,他們對楚原的印象可能主要是他後期在電視台參加演出,對他導演影片看得不多,因此報道他的生平事業很靠網上資料,而未能仔細查證核實。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楚原在邵氏大拍改編古龍武俠小說的電影,很受歡迎,當年堪稱自成一家,促成電視台也大拍古龍武俠劇。然而香港武俠片並非由他開創,何況他拍古龍武俠之前,已經是多產多類型的名導演了。
據維基資料,楚原(1934年10月8日—2022年2月21日)約廿三歲在1957 年首次做導演,最後執導是1993年,未夠六十歲便停止幕後創作,只在影視演出過過戲癮。他的三十多年導演生涯很多產(維基列出片目超過一百部),適逢香港影壇最旺盛歲月,但坦白說其實水準良莠不齊,風格不一,隨着市場風氣變來變去。----- 楚原優異之處,正好在於隨機應變,由粵語片到國語片,由文藝到武俠,時裝古裝,喜劇悲劇,歌舞戲曲,寫實與超現實,純情及妖艷,都有代表作,而且常能在通俗中有不俗的發揮,而又始終保持楚原標誌。在香港而至世界各地的電影導演中,像他那樣多元多變的並不多見。
他早期代表作是1960年黑白片《可憐天下父母心》,繼承「中聯」粵語寫實片傳統,很感人。記得大約1969年,他在太子道「光藝」電影公司放映此片給「大學生活電影會」(大影會)的年輕影迷觀看,紛紛看得流淚。放映後他對大家說,此片取材窮教師一家企圖集體自殺的新聞,他編寫劇本時也不禁流淚。片中由楚原父親張活游與白燕演父母,生下「成竇」子女,童星包括黎小田、王愛明、馮寶寶等。其實這部經典「喊片」有淚亦有笑,幾歲的馮寶寶演幼女就天真有趣,十分可愛。
也要提提,楚原在《可憐天下父母心》親自飾演長子 ( 陸離按:謝謝一位老朋友來訊指正:應該是飾演黄楚山之子..) ,出場不多,仿效美國片《阿飛正傳》主角占士甸的冷峻型。其實很多導演喜歡亮相演戲,或像希治閣幾乎必然在自己的影片中閃現。
楚原的粵語片時期很多產,常由謝賢、嘉玲、胡楓、南紅和後起的陳寶珠、蕭芳芳、呂奇等演出,主要不是寫實片,他本身愛拍偏於melodrama的文藝愛情片,例如《含淚的玫瑰》、《紫色風雨夜》、《冬戀》等。我特別喜歡他受西方俠盜片和偵探片影響之作,例如《黑玫瑰》和《藍色夜總會》,其中《黑玫瑰》由南紅演女飛賊(陳寶珠演她的妙趣女助手),戲弄查案的保險公司偵探謝賢,發生有驚有喜的情緣,當年大受歡迎,影響到廿多年後劉鎮偉拍出懷舊驚喜佳作《92黑玫瑰對黑玫瑰》。
他亦拿手搞笑搞情的通俗喜鬧劇,《聰明太太笨丈夫》就是偷情喜劇,影響到廿一世紀初彭浩翔拍出《大丈夫》。楚原的《玉女添丁》也是瘋狂錯摸笑片。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香港有粵語影壇和國語影壇兩大陣營(政治立場上又有親共左派、親台右派和中立之分) ; 由上海影人南下形成的國語影壇,規模大過粵語影壇。----- 六十年代後期,粵語片受國語武俠片大盛及無線電視流行雙重打擊,陷於死亡,粵語影星紛紛轉入電視台,粵語導演只有楚原、龍剛等少數能夠成功轉拍國語片。
楚原加入國泰公司,1970年拍成《玉樓春夢》、《龍沐香》、《錄音機情殺案》等國語片。----- 但國泰停業,他轉投邵氏,初期不大得志,隨後平步青雲,還使粵語片死而復生,創出他最大成就。------ 關鍵在於1973年公映的《七十二家房客》,其實並非邵氏第一部粵語片,因為邵氏在1955年至1966年曾有粵語片組,捧起歐嘉慧、林鳳、張英才、龍剛、麥基而至呂奇等明星。但七十年代初香港片全是國語世界,電視走紅的笑匠許冠文在邵氏主演李翰祥的《大軍閥》、《一樂也》、《聲色犬馬》等都是國語片;李小龍回港主演羅維的《唐山大兄》、《精武門》等也是國語對白。直至《七十二家房客》刷新票房紀錄,才扭轉乾坤,反而促成香港國語片消失,變為粵語天下,另配國語版供應台灣、以及開放後的內地市場。
薑汁炒芥蘭
2022-03-07 00:30:48
著名導演兼演員楚原病逝,享年87歲。楚原一生曾執導逾120套電影。
楚原原名張寶堅,父親為粵語片演員張活游,妻子為南紅。年輕時,他曾與導演李翰祥、胡金銓及張徹,被喻為「四大帥」。
3月3號 10:30,香港電台第一台講東講西,鄧達智、及導演章國明,一齊追憶楚原導演。
https://www.rthk.hk/radio/radio1/programme/Free_as_the_wind/episode/803090
野外露出專家
2022-03-07 01:17:10
果陣香港電影真係百花齊放
重治
2022-03-07 01:45:18
用現代視覺同文化去睇50 60年代? shot撚左呀?
你空虛佢寂寞我凍
2022-03-07 04:56:55
薑汁炒芥蘭
2022-03-11 23:50:59
小康之家 (1966)
丁瑩、南紅、呂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JHryaMG8SQ
第 1 頁
第 2 頁
第 3 頁
第 4 頁
第 5 頁
第 6 頁
第 7 頁
第 8 頁
第 9 頁
吹水台
自選台
熱 門
最 新
手機台
時事台
政事台
World
體育台
娛樂台
動漫台
Apps台
遊戲台
影視台
講故台
健康台
感情台
家庭台
潮流台
美容台
上班台
財經台
房屋台
飲食台
旅遊台
學術台
校園台
汽車台
音樂台
創意台
硬件台
電器台
攝影台
玩具台
寵物台
軟件台
活動台
電訊台
直播台
站務台
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