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回流返港 踏足正街「奮鬥房」
一切要從18年前說起。時為2003年11月,23歲的小明,約滿台灣擎天娛樂之後返港,最初打算重新出發,專注幕後發展。其後出席一班音樂創作人於尖沙嘴舉行的派對,跟Jeffrey相認之餘(小明主唱的國語歌 〈夢的地圖〉由他創作,收錄於《夢的捕手》專輯,事前從未見面),又與Edmond Tsang(曾奕文)相識。Jeffrey笑謂,音樂人很容易connect,雖是第一次見面,但彼此已很談得來。碰巧當時他與Edmond都需要找一位demo singer,便主動邀請小明幫忙,「嗰件事係好自然發生,大家都志同道合,又覺得喺呢方面想做啲嘢,就好自然成為咗一個group。」歷時4年的發奮期就這樣開始。
地點位於正街18號的啟正中心,Jeffrey、Edmond與另一位混音師朋友,以4000港元合租一個約300呎的單位,小明稱呼這裏為「奮鬥房」。推開大門,只有四面牆,三個人的工作枱各據一方,擺放音樂製作設備,但因為沒有任何隔音裝置,Jeffrey記得那時經常發生一種情況:這邊弄得如火如荼,很快就會聽到另一邊拜託收聲.「當時下下都要擰轉面講:『喂,你唔好嘈啦!』咁樣㗎,哈哈。」
小明是第4位加盟這個團隊的人,最初只需要為Jeffrey與Edmond創作的旋律譜詞,其中何韻詩的〈勞斯.萊斯〉(2005),demo的歌詞就由小明負責(派台版則由黃偉文填詞)。「成日做嘢做到出晒頭油㗎,嗰陣時studio有冇冷氣?」小明問Jeffrey。「有嘅,應該唔會冇,但係Edmond Tsang係一個好慳嘅人。」窮,因為寂寂無名,也因為現實如此,彼時三個人的事業才剛起步,在那個事事講求人氣、並由大公司主導樂壇的年代,小團隊除了不斷努力,還要有無比耐性:等人賞識,等收版稅。Jeffrey指出,就算知道自己的作品獲唱片公司和歌手選中,也要等差不多9個月至一年時間,才會有錢落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