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的藝術

天線得得得b

105 回覆
4 Like 2 Dislike
天線得得得b 2021-09-14 23:17:51
椒鹽蝦米 2021-09-14 23:20:13
強帖留名
天線得得得b 2021-09-14 23:30:42
所謂“有限與無限的遊戲” ,區別在於,有限遊戲有邊界,有天花板,有輸家贏家,以一方取勝為目的,比如打牌下棋、發動戰爭。而無限遊戲無邊界,不封頂,不對立,以可持續為目的,比如文化、宗教,還有生命本身。

溝通是一場無限遊戲。這是一個極其有用的規則,但是很可惜,絕大多數人並不知道,或者知道了也不相信。

現在應該轉變目標,目標不是把話說了,把事辦了,而是把關係延續下去。

好的溝通方法,是要降低他人和我們合作的心理成本。至於“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式的八面玲瓏,只會令人提高警惕,並不能促成你與別人的合作。

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內向又害羞,那他是不是可以通過其他方式發起與他人的溝通呢?比如,密切觀察飯桌上每個人喝茶的進度,然後以恰到好處的頻率站起來,幫大家把茶斟上,讓他們每次端起茶盞時都能喝上熱乎乎的茶。那麼,一頓飯下來,所有人都能感知到他的殷勤和善意,而且還會覺得他低調、得體。在這個意義上,他就達成了比“會說話”更好的溝通效果。

所以,每當你因為自己內向、害羞而對某些溝通任務有畏難情緒時,就可以再次“召喚”我出現——老實人也能成為溝通高手。這是一本老實人的“溝通手冊”。

Referenc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inite_and_Infinite_Games
天線得得得b 2021-09-15 21:06:23
好的溝通不在於此刻,而在於未來要面對的所有時間;
好的溝通不在於你是否能達成眼前的目標,而在於你能否不斷地自我塑造;
好的溝通不是你和對面這個人之間的事,而是你和整個世界之間的事。
天線得得得b 2021-09-15 21:08:07
結構化傾聽,是指你在接收到對方傳達的信息以後,要習慣性地在頭腦裡畫三個框,分別放三件東西:溝通對象的情緒、事實和期待。

“情緒路標詞”一出現,你就要意識到,對方沒有在陳述事實,而是在發洩情緒。這時候你要做的,不是跟他辯論事實真相,而是安撫他的情緒。只有把惡劣的情緒先降下來,雙方才有溝通的基礎。

了解了情緒和事實,我們需要結合二者來判斷對方的期待。
天線得得得b 2021-09-15 21:09:10
所謂反向敘述,是按照自己理解的邏輯,重新描述一遍前面結構化傾聽獲得的信息,請對方做個確認。

我發現,在我提出一些技術需求的時候,有經驗的程序員一般不會當場答應;他會隔一兩天再來找我,用他們的語言進行一次反向敘述。有時是他們理解錯了,我的需求和他們的反向敘述有岀入;有時是我說得不太確切,那麼我會把需求重新梳理一遍,試著再描述一下。當然,也有很多時候,我意識到自己提的需求不靠譜,放棄了原先的想法。但是,我會因此更感激他。通過反向敘述的過程,雙方有機會把對方的信息徹底聽明白,更知悉彼此的意圖。
天線得得得b 2021-09-15 21:09:53
情緒是對方的,就算我們識別出來了,怎麼幫助對方把它從溝通中剝離呢?

最簡單的方式,其實是點破和接納對方的情緒。

這一點在三四歲的小孩身上同樣適用。孩子如果情緒失控,大哭大鬧個不停,你只需要問他:“你現在是很生氣,還是很著急?”孩子就會立馬安靜下來。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此刻他需要切換狀態,審視、分辨自己的情緒。而只要他從原先的狀態中跳出來,就遠離了“情緒地雷”。

這裡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說“你別生氣,你別著急”。因為這是在否定對方的情緒。對方會把這種否定視為對他本人整體的否定。不管是孩子還是成人,都會更生氣。

你要做的,是點破:“我知道,這個時候你肯定特著急。”對對方的情緒給予正面的回應。對方如果感覺到他的情緒被你接納了,就會慢慢回歸到理性狀態。
天線得得得b 2021-09-15 21:10:27
信息挖掘主要是在這一步完成的。我們可以先把聽到的事實用自己的話描述一遍:“您剛才說的這幾點,我的理解是·····,不知道我的理解對嗎?”

如果正確,對方就會給你個肯定的確認,如果不對,那他就會補充更多的信息。

這是一般情況。但有時,對方表達的信息,我們可能壓根兒就沒有聽憧。這時,不要逃避,可以藉由一系列提問的技巧去追問,比如:“您能跟我再展開講講嗎?”甚至,再誠懇一點,直接說:“不好意思啊,這裡我沒聽太明白,您能再跟我說說嗎?”

很多人怕對方不耐煩,不好意思追問。確實,很多時候對方的耐心是不太夠。但請你試想一下,追問/不追問帶來的兩種後果:一個是他現在稍微有點不耐煩,另一個則是你完全做錯了。你選哪一種呢?
天線得得得b 2021-09-15 21:12:04
所謂明確行動,是按照前面的所有信息,把對方的期待翻譯成接下來可實施的行動,讓對方清晰地感受到,你確實聽懂了他的意思,並按照他的期待規劃出了行動。到這一步,就完成了反向敘述一拿到所有信息,也讓對方放心的全過程。

一個傾聽高手,自己聽懂很重要;把自己聽懂的信號傳遞給對方,給對方掌控感,讓雙方的溝通達成共識,也很重要。
天線得得得b 2021-09-15 21:16:59
一個溝通高手,應該有這樣的自覺,可能有我們解決不了的問題,但沒有溝通不了的問題。

化被動為主動。領導突然問你,不管你怎麼回答,都是被動的。因為你沒想過這個事,就只能作應激反應。但換過時間後,等你下次再找領導,你就是溝通的發起者了。你可以帶著你想好的目標、條件、計劃、要求,來跟領導溝通。
天線得得得b 2021-09-15 21:17:36
王瀟跟我說,她寫書經常會遇到不想寫、寫不下去的時候。這時她就會用一種方法,叫作“上身法”。什麼意思呢?王瀟有一位精神偶像,梁鳳儀,也是一位創業者,同時也是高產作家。每當寫不下去時,王瀟就問自己:如果是梁鳳儀,她這個時候會怎麼做呢?

王瀟告訴我,每次這麼一想,她就想像自己此刻正被梁鳳儀“上身”,那些不想寫、想拖延或者沒靈感、寫不下去的情緒就全都消失了。
天線得得得b 2021-09-15 21:19:12
溝通是在幹什麼?是兩個人在交換信息啊。如果一個人全程只輸出了自己的信息,而沒有接收他人輸入的新信息,那麼,他就好像一個沒聯網的封閉系統,溝通是沒法在這樣的系統中發生的。

反過來,我作為一個“開放系統”,應該是怎樣的呢?別人的建議、智慧和感受都可以進入我這個系統中,成為系統的一部分。之後我通過運算,輸出一個更好的結果一才算是完成了一次溝通。

讓自己在溝通中保持開放性,不是要展現“我願意聽大家意見”的姿態,而是真正地把對方的意見吸納進來。所以,評判一個人開放性的高低,最簡單的檢驗標準就是他有沒有從溝通對像那裡拿到新的信息,能不能因此輸岀一個更好的結果。

開放性不只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能力。
天線得得得b 2021-09-15 21:19:35
開放性=擴大共識+消除盲區
天線得得得b 2021-09-15 21:20:24
溝通的意義恰恰在於,通過不斷同步雙方的“信息流”,讓共識區慢慢變大,讓盲區越來越小。

第一步,窮儘自己的已知。
第二步,盤點自己的未知。
第三步,盡可能探尋對方的已知。
第四步,探尋你們雙方共同的未知,一起尋找答案,進一步擴大共識。
天線得得得b 2021-09-15 21:20:52
新加入一家公司時,大家常常覺得難以融入。特別是中午吃飯的時候,同事“呼啦”一下全走了,工位裡空蕩蕩的,只剩下你一個人。要化解這種更換環境不適應的問題,提前做好功課就很重要。

首先,關於這家公司以及之後的工作內容,你肯定略有所知,否則面試也不能通過。你可以事先把這些信息梳理出來,做到心中有數。

其次,你要想一想,哪些問題是自己關心但尚不了解的。比如,接下來的工作重點,未來跟誰配合,領導對你的期待,等等,把它們列舉出來。

再次,在上班第一天找自己的直屬領導,或者直屬領導指派的導師,率先把自己的信息攤給對方。你可以這麼說:“特別高興來咱們公司,雖然面試的時候可能介紹過了,但畢竟現在我真的是其中一員了,先給您匯報匯報我的基本情況。另外,關於這個工作我是這麼這麼理解的,我覺得我可以做這些這些……”假如對方正因為做一個複雜報表而著急,聽到你的介紹,知道你擅於編程,那麼你們立即便建立起了信任和溝通的第一步。

最後,你還可以問對方:“我還有幾個問題想向您請教。您看看這個工作,還有什麼是我需要知道的?關於部門的事,您指點指點我。”一是探尋對方已知的過程。你還可以進一步追問他,持續擴大雙方的共識區。比如,你們部門最近接了一個大項目,加班會比較嚴重。再比如,你們的總監還有另外一個職務,他的時間需要提前預約,等等。你知道的信息越多,你們的共識越多,你嵌入一個新環境的速度就會越快。
天線得得得b 2021-09-15 21:22:37
真正的目標感不是把“我要”時刻掛在嘴邊,它其實是一種想方設法實現目標的能力。請注意,目標感的關鍵詞是“實現”。

目標感的本質,其實是方案力。所謂的目標感強,不是“我有一'個夢想,然後強加給對方”,而是“我有一個目標,通過溝通讓你知道,這是我們共同的目標;而我已經為此準備了一個完整藍圖。咱們一起幹吧”。

在溝通中保持目標感,其實是要把“我的目標”轉化為“我們的方案”。用一個標準句式來說:“我們有一個目標要達成,對此,我有一個方案。”
天線得得得b 2021-09-15 21:30:23
天線得得得b 2021-09-15 21:31:14
你來我往過招的時候,誰的方案更周全,誰的目標更堅決,誰就能贏。
天線得得得b 2021-09-15 21:31:49
我馬上要做的事,和我最終要做的事,是同一件事嗎?
天線得得得b 2021-09-15 21:51:17
我馬上要做的事,和我最終要做的事,是同一件事嗎?
問問自己,你馬上要做的事和你最終要做的事,到底是不是同一件事。如果不是,就不要去做。從日常的繁瑣任務中找到你最終要做的事,這才是你真正的目標。
天線得得得b 2021-09-15 21:57:44
沒有人一開始就能想清楚,只有做起來,目標才會越來越清楚。
天線得得得b 2021-09-15 22:00:33
“愛的反面不是恨,是漠然。”這句話對我啟發很大。建設性的反義詞,不見得是“破壞性”,而可能是“停滯不前”。欠缺建設性的溝通,不是不溝通,而是不行動。坐而論道,拒絕行動,是最沒有建設性的表現。
天線得得得b 2021-09-15 22:07:01
關於建設性,還有一個容易混淆的詞,叫創造性。我們經常把建設性和創造性混在一起,好像只有不落窠臼的想法才是有建設性的。其實不然。如果說創造性追求不斷推陳出新,建設性則會著重考慮方案能不能落地。也就是說,只要溝通可以推動事物向前發展,比如,將問題解決一點,把共同目標往具體落實一點,那它就是具備建設性的。這個過程未必一定要標新立異。
天線得得得b 2021-09-15 22:07:29
建設性=可執行的最小化行動+可持續的行動階梯+每個節點的即時反饋
天線得得得b 2021-09-15 22:10:05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找到立即可執行的最小化行動。

萬事開頭難。很多溝通之所以停留在空想層面,就是因為沒法啟動第一步。不是有個段子嗎? “出來混,什麼最重要?出來。”有了第一步,其他行動才會像齒輪一樣被帶動著轉起來。

當然,光有“第一個推動力”還不夠,任何溝通都會經歷交鋒與磨合。我們還要把整個方案拆解,使其成為一級級可以持續向上的階梯,把溝通引導向最終行動。所以,建設性的第二個關鍵動作是拆解可持續的行動階梯。

在此基礎上,我們要做的第三個關鍵動作是不斷反饋,及時調整,讓溝通對像對接下來的每一步都產生掌控感。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