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更「有趣」和弔詭的是,霍德的兒子:洛杉磯兇殺組的探員史提夫霍德(Steve Hodel)也相信自己的老爸就是殺死「黑色大理花」的真兇!
1999年,喬治霍德以91歲高齡在舊金山逝世。當時57歲、已是退休探員的史提夫,從繼母手中接過父親的遺物:一本手掌大的相簿。裡面有他小時跟父親合照的照片;翻著翻著,一名白人女子的兩張照片映入眼簾。她的皮膚很白,有一束烏黑的頭髮。兩張照片裡的她眼睛都是閉著的。其中一張照片,她頭上戴著白色的花。另一 張照片裡,她身體赤裸。而且,她可能是睡著了;或者是:死了。史提夫驟然驚覺,這女子就是伊莉莎白蕭特!
史提夫後來致力調查此案,建立他的「破案」,並且從2003年起出版好幾本探討此案的相關著作。史提夫的結論是:父親的醫生背景,可解釋蕭特的屍體為被切得整齊,以及對內臟、器官的處理手法俐落。
他認為性生活複雜的蕭特是父親的病人;後來變成他的女友。因為是性病專家,他曉得許多名人高官(包括警察)的性秘密,此一殺手鐧讓檢警不敢起訴他,最後讓他全身而退。
史提夫更大膽的懷疑,父親不僅是「黑色大理花命案」的真兇,著名的「口紅殺手」(Lipstick Killer)犯下的連環謀殺案,也是他幹的!原因之一是,這一連串兇殺案的最後一名受害者:6歲的蘇珊狄根( Suzanne Degnan),遇害的情況跟蕭特十分相似。
史提夫是所有研究「黑色大理花命案」的專家中最活躍的,還出現在Discovery頻道上解說案情。不過他也碰到不少鐵板。例如前面提到他父親留下的「蕭特」照片,蕭特的家人卻認為照片中的女子並不是她!《洛杉磯四部曲》的首部曲:《黑色大理花懸案》(Black Dahlia)的作者詹姆斯艾洛伊(James Ellroy),之前曾表示支持史提夫的推論, 但後來就表示不願背書了。
總結此一「世紀懸案」之所以一直懸而未破,歸納起來原因可有以下數點:
1 媒體炒作導致民眾瘋狂參予(提供線索或自認是兇手)。 干擾了辦案。
2 記者想當偵探,扣留線索,讓偵辦過程處處受阻。
3 伊莉莎白蕭特交往複雜,有太多的嫌疑人,卻反而讓警方始終鎖不定真兇。
4 警方怕得罪報業大亨等大人物 ,案子不敢往名人方向查。
5 洛城警檢存在著黑暗面; 貪污、包庇,讓真兇逍遙法外。而此一黑暗真相,正是 詹姆斯艾洛伊在《洛杉磯四部曲》裡所努力著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