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不自殺契約有咩意思?
唔係以為要自殺既人臨跳果下會心諗「唔得喎,跳左會違約架喎」下話
戇鳩... 氹細路啫
即係好似大家承諾咁
唔好講埋d垃圾啦
自殺個刻根本無生存意志,佢肯搵社工即係有求救訊號...... 個個社工應該反思自己仲有無能力做社工
未滿18歲可以簽約?
個約有法律效力?
究竟簽呢d約個意義係邊度?
點解要要向社工簽約不自殺?
簽約後個女仔生命權判俾社工?
家庭壓力唔識教同錫真係咪撚生,淨係識俾壓力
不自殺契約真係on撚9,一係設計嘅人腦裝屎
一係就其實是撚但整份野俾人睇,話俾人知佢地有做嘢
不如普及d上堂派一人一份,第日當功課當喇笨,反正都係d垃圾表面功夫黎
簽不自殺契約有咩意思?
唔係以為要自殺既人臨跳果下會心諗「唔得喎,跳左會違約架喎」下話
3年前一宗11歲品學兼優的乖乖女自殺身亡個案,原來箇中另有內情,死者原來事前曾自行完成自殺風險量表,發現自己有自殺傾向後曾向社工求助,更簽下不自殺契約,惟該名小六女生卻在簽約後數日輕生。
有研究青少年自殺及精神健康問題的專家批評,教育局在2015年更新的《學校處理學生自殺問題電子書:及早識別、介入及善後》過於目標為本,只適合有顯性自殺的15至24歲人士,但不適合需長時間溝通及交流的隱性自殺個案,強調輔導者需先與青少年及兒童建立關係,才能了解其內心世界,減低自殺風險。
一直考頭三名 當抑鬱母聆聽者
宣教會學校服務隊駐校督導陳國聯今日在一個兒童自殺趨勢剖析發佈會上透露,大約3年前有一名11歲、品學兼優的小六女生,自小照顧胞弟及嚴重抑鬱母親,由於母親曾需送院治療,她更擔當母親心事的聆聽者,並背負着父親對學業的高要求,一直在全班考首三名。
看似懂性的她,原來自小三開始已有學業壓力,並經常閱讀死後世界的互聯網小說,即使事前曾在網上找到自殺風險量表,完成評估再找學校社工傾訴,雖獲社工與她冷靜理性分析,指離世會令父母傷心,她於是簽下不自殺契約,但不幸的是,簽約數天後卻她跳樓身亡。
一個月8宗 兒童青少年輕生多無徵兆
人本精神健康實務學員始創人葉錦成說,本港近年常有兒童及青少年自殺身亡,單是今年2月至3月1日已有8宗,當中不少屬於隱性自殺,即事前無明顯意圖及徵兆。
https://www.hk01.com/sns/article/92458
個社工係咪on9![]()
家下個細路搵你就係父母同屋企令佢造成壓力
但你同佢講你死左父母會唔開心
有無諗過個細路嘅感受![]()
![]()
呢啲真係社畜嚟![]()
3年前一宗11歲品學兼優的乖乖女自殺身亡個案,原來箇中另有內情,死者原來事前曾自行完成自殺風險量表,發現自己有自殺傾向後曾向社工求助,更簽下不自殺契約,惟該名小六女生卻在簽約後數日輕生。
有研究青少年自殺及精神健康問題的專家批評,教育局在2015年更新的《學校處理學生自殺問題電子書:及早識別、介入及善後》過於目標為本,只適合有顯性自殺的15至24歲人士,但不適合需長時間溝通及交流的隱性自殺個案,強調輔導者需先與青少年及兒童建立關係,才能了解其內心世界,減低自殺風險。
一直考頭三名 當抑鬱母聆聽者
宣教會學校服務隊駐校督導陳國聯今日在一個兒童自殺趨勢剖析發佈會上透露,大約3年前有一名11歲、品學兼優的小六女生,自小照顧胞弟及嚴重抑鬱母親,由於母親曾需送院治療,她更擔當母親心事的聆聽者,並背負着父親對學業的高要求,一直在全班考首三名。
看似懂性的她,原來自小三開始已有學業壓力,並經常閱讀死後世界的互聯網小說,即使事前曾在網上找到自殺風險量表,完成評估再找學校社工傾訴,雖獲社工與她冷靜理性分析,指離世會令父母傷心,她於是簽下不自殺契約,但不幸的是,簽約數天後卻她跳樓身亡。
一個月8宗 兒童青少年輕生多無徵兆
人本精神健康實務學員始創人葉錦成說,本港近年常有兒童及青少年自殺身亡,單是今年2月至3月1日已有8宗,當中不少屬於隱性自殺,即事前無明顯意圖及徵兆。
https://www.hk01.com/sns/article/92458
個社工係咪on9![]()
家下個細路搵你就係父母同屋企令佢造成壓力
但你同佢講你死左父母會唔開心
有無諗過個細路嘅感受![]()
![]()
呢啲真係社畜嚟![]()
閱讀理解0分?
3年前一宗11歲品學兼優的乖乖女自殺身亡個案,原來箇中另有內情,死者原來事前曾自行完成自殺風險量表,發現自己有自殺傾向後曾向社工求助,更簽下不自殺契約,惟該名小六女生卻在簽約後數日輕生。
有研究青少年自殺及精神健康問題的專家批評,教育局在2015年更新的《學校處理學生自殺問題電子書:及早識別、介入及善後》過於目標為本,只適合有顯性自殺的15至24歲人士,但不適合需長時間溝通及交流的隱性自殺個案,強調輔導者需先與青少年及兒童建立關係,才能了解其內心世界,減低自殺風險。
一直考頭三名 當抑鬱母聆聽者
宣教會學校服務隊駐校督導陳國聯今日在一個兒童自殺趨勢剖析發佈會上透露,大約3年前有一名11歲、品學兼優的小六女生,自小照顧胞弟及嚴重抑鬱母親,由於母親曾需送院治療,她更擔當母親心事的聆聽者,並背負着父親對學業的高要求,一直在全班考首三名。
看似懂性的她,原來自小三開始已有學業壓力,並經常閱讀死後世界的互聯網小說,即使事前曾在網上找到自殺風險量表,完成評估再找學校社工傾訴,雖獲社工與她冷靜理性分析,指離世會令父母傷心,她於是簽下不自殺契約,但不幸的是,簽約數天後卻她跳樓身亡。
一個月8宗 兒童青少年輕生多無徵兆
人本精神健康實務學員始創人葉錦成說,本港近年常有兒童及青少年自殺身亡,單是今年2月至3月1日已有8宗,當中不少屬於隱性自殺,即事前無明顯意圖及徵兆。
https://www.hk01.com/sns/article/92458
個社工係咪on9![]()
家下個細路搵你就係父母同屋企令佢造成壓力
但你同佢講你死左父母會唔開心
有無諗過個細路嘅感受![]()
![]()
呢啲真係社畜嚟![]()
閱讀理解0分?
你明唔明紅字UP 乜先?
3年前一宗11歲品學兼優的乖乖女自殺身亡個案,原來箇中另有內情,死者原來事前曾自行完成自殺風險量表,發現自己有自殺傾向後曾向社工求助,更簽下不自殺契約,惟該名小六女生卻在簽約後數日輕生。
有研究青少年自殺及精神健康問題的專家批評,教育局在2015年更新的《學校處理學生自殺問題電子書:及早識別、介入及善後》過於目標為本,只適合有顯性自殺的15至24歲人士,但不適合需長時間溝通及交流的隱性自殺個案,強調輔導者需先與青少年及兒童建立關係,才能了解其內心世界,減低自殺風險。
一直考頭三名 當抑鬱母聆聽者
宣教會學校服務隊駐校督導陳國聯今日在一個兒童自殺趨勢剖析發佈會上透露,大約3年前有一名11歲、品學兼優的小六女生,自小照顧胞弟及嚴重抑鬱母親,由於母親曾需送院治療,她更擔當母親心事的聆聽者,並背負着父親對學業的高要求,一直在全班考首三名。
看似懂性的她,原來自小三開始已有學業壓力,並經常閱讀死後世界的互聯網小說,即使事前曾在網上找到自殺風險量表,完成評估再找學校社工傾訴,雖獲社工與她冷靜理性分析,指離世會令父母傷心,她於是簽下不自殺契約,但不幸的是,簽約數天後卻她跳樓身亡。
一個月8宗 兒童青少年輕生多無徵兆
人本精神健康實務學員始創人葉錦成說,本港近年常有兒童及青少年自殺身亡,單是今年2月至3月1日已有8宗,當中不少屬於隱性自殺,即事前無明顯意圖及徵兆。
https://www.hk01.com/sns/article/92458
個社工係咪on9![]()
家下個細路搵你就係父母同屋企令佢造成壓力
但你同佢講你死左父母會唔開心
有無諗過個細路嘅感受![]()
![]()
呢啲真係社畜嚟![]()
個社工真係番工抖人工個款
應該話佢無做錯,好迎合到工作同老闆硬性需求
不過為社工者,係咪應該行多步,做多啲野,聽下啲小朋友既心聲,而唔係同佢講:你自殺令屋企人唔開心的呢類半責訓,半要求既說話?
簽不自殺契約有咩意思?
唔係以為要自殺既人臨跳果下會心諗「唔得喎,跳左會違約架喎」下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