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護士劉瑋駿於家中猝死。他在瑪嘉烈醫院內科工作,曾向友人提及工作壓力大,經常「追更」身心疲憊,需要靠安眠藥入睡。記者取得涉事病房的「地獄更表」,顯示每名護士都需要「追更」,不論是PAN更或PAPA更,僅得7至10小時的休息時間便要繼續工作。而死者劉瑋駿生前最後工作為PA更,晚上10至11時回到家中,翌日早上7時再回醫院工作,兩更中間只有約8小時休息。
人力資源顧問認為醫療系統人手不足,為確保醫院有24小時運作並有足夠人手,輪班制度令人手調配更彈性,亦較公平,但呼籲在編更時,要確保員工有足夠的休息時間。
返通宵後休息一天 連踩5日兼追更
香港01記者取得的涉事病房的護士編更表,死者劉瑋駿獲安排一天例假,其餘六日均要上班。上周一,劉瑋駿返N更即通宵更,由晚上9時工作至翌日早上7時;休息一天至周三返P更,下午2時工作至9時許;周四返A更,早上7時開始工作,與前一天的收工時間僅隔10小時。惟周四下班後,劉瑋駿回家向姓謝友人稱需要休息,至凌晨時份就發現他猝死家中。
涉事內科病房護士共有二十多名護士,更表顯示護士都要輪班,普遍是「PAN組合」或「PAPA組合」。於「PAN組合」中,護士需要一日內工作兩次,首先A更就早上7時工作至下午2時,休息7小時即要返N更,同日晚上9時工作至翌日早上7時。而「PAPA組合」則是P更轉A更時僅得十小時休息,猶如不停追更。
男護猝死家中 生前狂呻工作壓力大
上周五(1日)凌晨時分,一名28歲姓劉於瑪嘉烈醫院任職的男護士被發現在旺角家中昏迷,送院搶救無效不治。死者曾向朋友透露醫院工作壓力大,經常要追更,身心疲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