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post: https://lihkg.com/thread/1902834/page/1
先前講到漢字已經滿足唔到粵語嘅龐大訊息量。呢片有音無字嘅空間,我叫佢做「待字領域」。
填補待字領域,有幾種方法。
粵製漢字
之前提到有啲字係造嚟專畀粵語用,例如「𨋢」。理論上可以繼續造新字,直至填滿待字領域為止。
借同音字
搵同音字配落去,唔理個字本身意思。例如巴閉、腌尖、論盡。
「正」字
打括號,因為只係自稱正字,其實好多係格硬嚟,不知所謂。例如kik lik ka la, 佢哋話正字係虢礫緙嘞。點考究出嚟我唔知,我只知畀佢哋咁搞,粵語入文過多三百年都唔會成事。
拉丁化
唔使多講,好多人每日message都打緊。
注音
好多人知台灣有注音字母,但原來粵語都可以注音,而且係民國政府上世紀初專為粵語制訂。
咁到底邊種先啱用呢?我認為答案就喺我哋每日上網message當中搵到。呢個關乎語言政策嘅「專制/放任」程度。下個post會講多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