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Post https://lihkg.com/thread/1884504/page/1
喺上個Post我提出咗粵語係經過漢化嘅壯侗語(百越語)。搵過網上資料後,我發現中國有位學者都論證過,粵語同壯語嘅嗱𠹌,幾值得參考。
殘體慎入
https://wk.baidu.com/view/16db36f3cfc789eb162dc8b0?pcf=2
留意呢啲粵/壯共同詞都係地道通俗,好少見於formal場合。下面我會再講當中嘅奧秘。
呢度我會解釋漢化嘅意思先。為方便理解,我會用英語嘅Norman Conquest做對照。
簡單來講,古英語源自日耳曼語,去到羅曼人入侵英國,將法語帶入。王室/貴族講法語,平民講古英語嘅局面維持咗一陣,然後法語詞彙漸漸滲入,融合成近代英語。
呢個英語「法語化」嘅過程,可以歸納出一啲規律。例如,越正式/官式/學術/文雅嘅文體,法語化越嚴重。而通俗/地道/日常生活嘅語言,就維持日耳曼語固有嘅成份。最經典嘅例子莫過於
餐桌法語pork/beef/mutton vs 農場日耳曼語pig/cow/sheep
而好多詞彙,英語係有「一義兩字」,同時有法語同日耳曼語嘅代表。好似liberty vs freedom, college vs school
我推論,粵語嘅漢化亦經歷咗類似嘅過程,所以呈現類似嘅規律。上圖嘅粵/壯共同詞係用於通俗口語,而對應嘅漢語詞,其實亦可用於粵語,不過會畀人比較正式同文雅嘅感覺。
如果你比較政府記者會出現嘅詞彙,同牛頭角下邨師奶雀局嘅對話,會再次完美呈現出同一規律。越係正式,漢語詞越多。越係通俗,粵/壯詞越多。
不過,由於英倫海峽阻隔同其他政治文化原因,英語「法語化」並未有持續深化。相反粵語「漢化」就去到更深,以致一啲粵/壯詞甚至遭遺忘,剩低漢語詞喺度。
呢個推論亦解翻咗點解好多字冇辦法寫出嚟,因為佢哋根本唔係漢語詞,自然難以用漢字表達。
之後嘅post我可能會用歷史去對照粵語漢化,同埋探討粵語入文。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