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為前公務員, 曾統籌及協調多次立法會及區議會選舉)
第一回: 善用區議會資源: 如何令建制派永不翻身
https://lihkg.com/thread/1756295/page/1
第二回: 區議員走入「建制」: 各大衙門攻略指南
https://lihkg.com/thread/1758369/page/1
區議會長期作戰計劃III:革新議會
本篇將簡述過往的區議會制度,以及提出改善方案。
簡介
區議會的運作大抵參考立法會,也是由一個大會,轄下有不同委員會及工作小組組成。一般大會及委員會兩個月召開一次,工作小組則視乎性質及需要而決定開會日期。委員會性質也參考了立法會,一般包括交通、房屋、發展及公共建設、環境衞生、醫療、教育等。區議會轄下一般有四至七個委員會。
委員會
有兩個委員會是十八區一定會存在的,就是「地區設施管理委員會」及「財務/審核委員會」。「地區設施管理委員會」是討論由區議會撥款的地區小型工程、社區中心和社區會堂的管理,以及就康文署轄下的地區設施,即圖書館、體育館、游泳池等提供改善建議。
「財務/審核委員會」則負責審議由非牟利團體提交的區議會撥款申請,以及討論由民政處舉辦的地區活動方案 (區議會撥款及地區小型工程可參考第一篇「善用區議會資源」) 。
一般在區議會第一次會議,選出區議會主席及副主席後,會決定區議會架構及來年會議時間表。除了上述的兩個委員會外,其他委員會則可按各區需要而重新整合。新人事新作風,將會議時間短的委員會合併,節省開會時間,以及開設新的委員會,也未嘗不可。
增選委員
之後區議員可提名增選委員加入區議會轄下的委員會。增選委員的原意是希望委任具專業背景的人士加入,以彌補區議會專業知識上的不足,增加討論的深度,但卻被利用成培育第二梯隊的手段。
不少建制派區議員當年也是由增選委員做起。不過都無所謂了,總之就把握機會,提名有心為地區服務的人士成為增選委員,霸佔所有議會資源。
區議會的決定
由於區議會沒有撥款機制,因此不需要如立法會先過事務委員會,再提交至財務委員會尋求撥款的過程,所以一般在事務委員會通過所屬事宜,已代表區議會的共識。
我打一個例子,房屋署希望在某地點興建一條新屋邨,大概需要走的程序是先進行初步設計及研究,諮詢相關政府部門後(例如運輸署有關新增人口的通勤需求),便會提交上區議會或轄下委員會諮詢地區意見。
得到區議會支持後,便會提交至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再提交至財務委員會申請撥款。撥款通過後,房屋署會再深化設計,在有需要,或區議員要求下,會再度提交至區議會或轄下委員會討論詳細的設計。
授權票
授權票一向都是部分區議會的弊病,沒有出席的議員竟可書面授權其他議員投票。此當立即予以刪除。
會議時間、地點及直播
區議會主席可決定會議的地點,因此坊間有人提議沙田晚間在新城市廣場,灣仔在維園等,不是不可能的。至於實際執行方面,等秘書處思考,城市論壇都可以維園辦了這麼多年。
至於直播會議方面,區議會一向沒有相關安排。如大多數區議會有這樣的要求,不妨大膽集體向民政署署長提出。既然立法會做到,無理由區議會做不到。
民政處舉辦的地區維穩活動
民政處每年均透過區議會撥款,執行各式各樣的維穩活動,包括地區七一及十一慶祝酒會,在街道燈柱掛上慶祝國慶的彩旗,在天橋上掛上慶祝聖誕的燈飾。
每區農曆新年亦會舉辦新春酒會。部分區議會也會利用主席的酬酢費用,舉辦區議會晚宴或茶會,宴請地區建制團體及政府部門代表。而這些錢都是屬於區議會的。
為何民政處要勞師動眾做這麼多事,是因為民政局也是這樣做,民政局自己也有舉辦新春酒會,也有七一、十一酒會,因此轄下部門也要跟隨主旋律。
在兩年前的回歸二十週年,民政局更是花費極大筆公帑,除了全港性的活動外,政府將部分款項撥款予地區建制團體舉辦慶祝活動。紀念品到兩年後的今日仍然滯銷,狀況慘不忍睹。
筆者不反對舉辦新春酒會,但過往所有酒會都是閉門進行,只邀請地區人士及政府部門代表,有邀請函才可進入。辦新春活動為何不能與眾同樂,在建制花巨大心血爭取興建的「廣場」上舞龍舞獅,或粵劇表演等,讓街坊也可以參與其中。
那些由建制多年來約定俗成「做壞手勢」的事也是時候革新。至於七一、十一慶祝活動就…你明白的。
其他「做壞手勢」的事項
各區區議會印製大量新春慶祝物品,包括利是封、揮春、日曆、年曆等,多到可以舖滿幾個維園。筆者奉勸各位議員不必再自己印製,可以慳返,因為區議會會做,但需要加強美感,因為筆者見過的都美感欠奉,設計甚為趕客,只有公公婆婆會排隊索取。
中聯辦地區工作部操控建制派地區支部,建制派把持區議會的情況下,民政處的活動大多都會邀請中聯辦地區工作部代表出席,例如新春酒會或十一國慶酒會。農曆新年時,區議會更會帶隊去中聯辦地區工作部辦事處拜年。區議會變天後,此等無聊的擦鞋技倆就不必了。
區議會還有一項服務叫「會見市民計劃」,也是參考立法會的。立法會也有一個公眾申訴部門,供公眾約見立法會議員。但時移勢易,連公公婆婆都懂得去議員辦事處找議員的時候,筆者真的不知為何這種計劃會仍然存在。
將「會見市民計劃」的資源撥至網上發表意見,以至建立Telegram Channel,讓居民簡易地就區內議題發表意見。
過往區議會很多事項均是為做而做,約定俗成,過去多年也是這樣做,就繼續這樣做下去,沒有人提出或思考過這樣做好不好,或有沒有方法將資源直接惠及街坊。
「做區」也有很多方法,希望新任區議員能帶新思維進入議員,真真正正革新議會。
(三篇之三,完)
作者:呂守賦
前公務員,曾參與多次選舉工作,熟悉區議會及立法會運作。原居民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