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小三功課 竟做西遊記閱讀報告

斷水糧大師兄

80 回覆
0 Like 14 Dislike
斷水糧大師兄 2017-01-17 04:29:18
【經濟日報專訊】學生功課「無間做」,有調查發現,7成受訪學生和近5成受訪家長對做功課作出負評,當中以「厭煩」及「好有壓力」最多。

有就讀深水埗名校的小三生,被要求兩周內完成《西遊記》原裝版的閱書報告,功課量之大令學習綁鞋帶也沒時間,學生最後轉校,全班名次亦由包尾變為首10名內。

羅太育有一女一子,現年11歲的幼子原就讀深水埗區名校,但羅太覺得學校每日的功課量過多、過深,導致幼子幾乎每晚做功課至11時。

羅太舉例,兒子小三時「最離譜」的功課,包括學校要求做《西遊記》原裝版的閱書報告,兩周後交;另一科又要求學生就一個題目用電腦製作簡報(powerpoint)及向同學滙報。

時間增 可學習基本自理能力

羅太認為太多功課長遠對兒子的身心健康有不良影響,前年為兒子轉至普通學校,重讀小三。轉校後功課量減少和變淺,兒子更開心及自信,全班排名由包尾升上頭10名。她又指親子時間增加,兒子才有時間學習綁鞋帶、摺衫及掃地等基本自理能力。

另一名中二女生憶述,高小時最多曾一天有13份功課,平均每日有8份功課。但小學時的功課以抄寫為主,升上中學後,功課便需蒐集資料及分享自己意見等,導致花在做功課的時間增加,「通常星期六是奮鬥的日子,星期日就是最後衝刺」,變相減少與家人相處的時間。

7成學生5成家長 負評功課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樂Teen會於去年8至10月,以問卷訪問了共726名家長和學生。問卷要求學生與家長選出最多3個對做功課的描述,結果逾7成學生有以負面形容詞描述功課,當中以厭煩、無心機做及悶最多。

近5成家長有對做功課負評,當中以「好有壓力」、「無心機做」及「家人衝突來源」最多。

不過亦有逾5成家長有正評做功課,最多是認為「有助鞏固學習」、「了解學習進度」和「訓練思維」。

中大教育心理學講座教授侯傑泰則指,其正進行的研究顯示,即使同一間學校的同學,做功課和溫習所需的時間也存在明顯的差異。問題在於學生的能力、讀書的習慣及家長對子女的期望而有所差異。


更多經濟日報網站內容, 請登入hket.com

https://hk.news.yahoo.com/小三功課-竟做西遊記閱讀報告-101131540.html
斷水糧大師兄 2017-01-17 04:31:51
痴撚線

咁玩落去係咪小三寫論文
KingLear 2017-01-17 04:47:30
自己小學最鍾意寫三國演義 西遊記呢d喎
求其籠統咁寫幾句就交貨
剛交的女朋友 2017-01-17 04:52:31
自己小學最鍾意寫三國演義 西遊記呢d喎
求其籠統咁寫幾句就交貨

原裝版
睇內文好嗎
打擊低能仔 2017-01-17 04:59:08
無睇過西遊記但係因為鐘意打機睇過三國演義.

不過呢 d 閱毒報告有咩用 ..
喜多村英梨 2017-01-17 05:14:48
查實使乜咁認真做
循例屌一屌
畀呢啲功課之前個老師有無用腦
是龜也是烏龜🐢 2017-01-17 05:32:40
【經濟日報專訊】學生功課「無間做」,有調查發現,7成受訪學生和近5成受訪家長對做功課作出負評,當中以「厭煩」及「好有壓力」最多。

有就讀深水埗名校的小三生,被要求兩周內完成《西遊記》原裝版的閱書報告,功課量之大令學習綁鞋帶也沒時間,學生最後轉校,全班名次亦由包尾變為首10名內。

羅太育有一女一子,現年11歲的幼子原就讀深水埗區名校,但羅太覺得學校每日的功課量過多、過深,導致幼子幾乎每晚做功課至11時。

羅太舉例,兒子小三時「最離譜」的功課,包括學校要求做《西遊記》原裝版的閱書報告,兩周後交;另一科又要求學生就一個題目用電腦製作簡報(powerpoint)及向同學滙報。

時間增 可學習基本自理能力

羅太認為太多功課長遠對兒子的身心健康有不良影響,前年為兒子轉至普通學校,重讀小三。轉校後功課量減少和變淺,兒子更開心及自信,全班排名由包尾升上頭10名。她又指親子時間增加,兒子才有時間學習綁鞋帶、摺衫及掃地等基本自理能力。

另一名中二女生憶述,高小時最多曾一天有13份功課,平均每日有8份功課。但小學時的功課以抄寫為主,升上中學後,功課便需蒐集資料及分享自己意見等,導致花在做功課的時間增加,「通常星期六是奮鬥的日子,星期日就是最後衝刺」,變相減少與家人相處的時間。

7成學生5成家長 負評功課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樂Teen會於去年8至10月,以問卷訪問了共726名家長和學生。問卷要求學生與家長選出最多3個對做功課的描述,結果逾7成學生有以負面形容詞描述功課,當中以厭煩、無心機做及悶最多。

近5成家長有對做功課負評,當中以「好有壓力」、「無心機做」及「家人衝突來源」最多。

不過亦有逾5成家長有正評做功課,最多是認為「有助鞏固學習」、「了解學習進度」和「訓練思維」。

中大教育心理學講座教授侯傑泰則指,其正進行的研究顯示,即使同一間學校的同學,做功課和溫習所需的時間也存在明顯的差異。問題在於學生的能力、讀書的習慣及家長對子女的期望而有所差異。


更多經濟日報網站內容, 請登入http://hket.com

https://hk.news.yahoo.com/小三功課-竟做西遊記閱讀報告-101131540.html
是龜也是烏龜🐢 2017-01-17 05:33:27
【經濟日報專訊】學生功課「無間做」,有調查發現,7成受訪學生和近5成受訪家長對做功課作出負評,當中以「厭煩」及「好有壓力」最多。

有就讀深水埗名校的小三生,被要求兩周內完成《西遊記》原裝版的閱書報告,功課量之大令學習綁鞋帶也沒時間,學生最後轉校,全班名次亦由包尾變為首10名內。

羅太育有一女一子,現年11歲的幼子原就讀深水埗區名校,但羅太覺得學校每日的功課量過多、過深,導致幼子幾乎每晚做功課至11時。

羅太舉例,兒子小三時「最離譜」的功課,包括學校要求做《西遊記》原裝版的閱書報告,兩周後交;另一科又要求學生就一個題目用電腦製作簡報(powerpoint)及向同學滙報。

時間增 可學習基本自理能力

羅太認為太多功課長遠對兒子的身心健康有不良影響,前年為兒子轉至普通學校,重讀小三。轉校後功課量減少和變淺,兒子更開心及自信,全班排名由包尾升上頭10名。她又指親子時間增加,兒子才有時間學習綁鞋帶、摺衫及掃地等基本自理能力。

另一名中二女生憶述,高小時最多曾一天有13份功課,平均每日有8份功課。但小學時的功課以抄寫為主,升上中學後,功課便需蒐集資料及分享自己意見等,導致花在做功課的時間增加,「通常星期六是奮鬥的日子,星期日就是最後衝刺」,變相減少與家人相處的時間。

7成學生5成家長 負評功課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樂Teen會於去年8至10月,以問卷訪問了共726名家長和學生。問卷要求學生與家長選出最多3個對做功課的描述,結果逾7成學生有以負面形容詞描述功課,當中以厭煩、無心機做及悶最多。

近5成家長有對做功課負評,當中以「好有壓力」、「無心機做」及「家人衝突來源」最多。

不過亦有逾5成家長有正評做功課,最多是認為「有助鞏固學習」、「了解學習進度」和「訓練思維」。

中大教育心理學講座教授侯傑泰則指,其正進行的研究顯示,即使同一間學校的同學,做功課和溫習所需的時間也存在明顯的差異。問題在於學生的能力、讀書的習慣及家長對子女的期望而有所差異。


更多經濟日報網站內容, 請登入http://hket.com

https://hk.news.yahoo.com/小三功課-竟做西遊記閱讀報告-101131540.html

11歲先讀小三
是龜也是烏龜🐢 2017-01-17 05:33:54
屌你我幼稚園都識幫鞋帶
行雷小便 2017-01-17 06:13:10
【經濟日報專訊】學生功課「無間做」,有調查發現,7成受訪學生和近5成受訪家長對做功課作出負評,當中以「厭煩」及「好有壓力」最多。

有就讀深水埗名校的小三生,被要求兩周內完成《西遊記》原裝版的閱書報告,功課量之大令學習綁鞋帶也沒時間,學生最後轉校,全班名次亦由包尾變為首10名內。

羅太育有一女一子,現年11歲的幼子原就讀深水埗區名校,但羅太覺得學校每日的功課量過多、過深,導致幼子幾乎每晚做功課至11時。

羅太舉例,兒子小三時「最離譜」的功課,包括學校要求做《西遊記》原裝版的閱書報告,兩周後交;另一科又要求學生就一個題目用電腦製作簡報(powerpoint)及向同學滙報。

時間增 可學習基本自理能力

羅太認為太多功課長遠對兒子的身心健康有不良影響,前年為兒子轉至普通學校,重讀小三。轉校後功課量減少和變淺,兒子更開心及自信,全班排名由包尾升上頭10名。她又指親子時間增加,兒子才有時間學習綁鞋帶、摺衫及掃地等基本自理能力。

另一名中二女生憶述,高小時最多曾一天有13份功課,平均每日有8份功課。但小學時的功課以抄寫為主,升上中學後,功課便需蒐集資料及分享自己意見等,導致花在做功課的時間增加,「通常星期六是奮鬥的日子,星期日就是最後衝刺」,變相減少與家人相處的時間。

7成學生5成家長 負評功課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樂Teen會於去年8至10月,以問卷訪問了共726名家長和學生。問卷要求學生與家長選出最多3個對做功課的描述,結果逾7成學生有以負面形容詞描述功課,當中以厭煩、無心機做及悶最多。

近5成家長有對做功課負評,當中以「好有壓力」、「無心機做」及「家人衝突來源」最多。

不過亦有逾5成家長有正評做功課,最多是認為「有助鞏固學習」、「了解學習進度」和「訓練思維」。

中大教育心理學講座教授侯傑泰則指,其正進行的研究顯示,即使同一間學校的同學,做功課和溫習所需的時間也存在明顯的差異。問題在於學生的能力、讀書的習慣及家長對子女的期望而有所差異。


更多經濟日報網站內容, 請登入http://hket.com

https://hk.news.yahoo.com/小三功課-竟做西遊記閱讀報告-101131540.html

11歲先讀小三



重睇啦大佬
堺雅人 2017-01-17 06:23:51
呢到好多會員連基本閱讀能力都無,仲衰過宜家d 小三學生
韋拿老母 2017-01-17 06:30:07
我第時一定會教個仔點用Google,
學識之後應該夠屌打小學同中學既功課

利申: 上到大學先發現原來Google 係咁美好
行運小寶寶 2017-01-17 06:57:18
而加做小三咁撚煩嘅咩
斷水糧大師兄 2017-01-17 07:00:50
【經濟日報專訊】學生功課「無間做」,有調查發現,7成受訪學生和近5成受訪家長對做功課作出負評,當中以「厭煩」及「好有壓力」最多。

有就讀深水埗名校的小三生,被要求兩周內完成《西遊記》原裝版的閱書報告,功課量之大令學習綁鞋帶也沒時間,學生最後轉校,全班名次亦由包尾變為首10名內。

羅太育有一女一子,現年11歲的幼子原就讀深水埗區名校,但羅太覺得學校每日的功課量過多、過深,導致幼子幾乎每晚做功課至11時。

羅太舉例,兒子小三時「最離譜」的功課,包括學校要求做《西遊記》原裝版的閱書報告,兩周後交;另一科又要求學生就一個題目用電腦製作簡報(powerpoint)及向同學滙報。

時間增 可學習基本自理能力

羅太認為太多功課長遠對兒子的身心健康有不良影響,前年為兒子轉至普通學校,重讀小三。轉校後功課量減少和變淺,兒子更開心及自信,全班排名由包尾升上頭10名。她又指親子時間增加,兒子才有時間學習綁鞋帶、摺衫及掃地等基本自理能力。

另一名中二女生憶述,高小時最多曾一天有13份功課,平均每日有8份功課。但小學時的功課以抄寫為主,升上中學後,功課便需蒐集資料及分享自己意見等,導致花在做功課的時間增加,「通常星期六是奮鬥的日子,星期日就是最後衝刺」,變相減少與家人相處的時間。

7成學生5成家長 負評功課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樂Teen會於去年8至10月,以問卷訪問了共726名家長和學生。問卷要求學生與家長選出最多3個對做功課的描述,結果逾7成學生有以負面形容詞描述功課,當中以厭煩、無心機做及悶最多。

近5成家長有對做功課負評,當中以「好有壓力」、「無心機做」及「家人衝突來源」最多。

不過亦有逾5成家長有正評做功課,最多是認為「有助鞏固學習」、「了解學習進度」和「訓練思維」。

中大教育心理學講座教授侯傑泰則指,其正進行的研究顯示,即使同一間學校的同學,做功課和溫習所需的時間也存在明顯的差異。問題在於學生的能力、讀書的習慣及家長對子女的期望而有所差異。


更多經濟日報網站內容, 請登入http://hket.com

https://hk.news.yahoo.com/小三功課-竟做西遊記閱讀報告-101131540.html

11歲先讀小三

「現年」
斷水糧大師兄 2017-01-17 07:02:34
無睇過西遊記但係因為鐘意打機睇過三國演義.

不過呢 d 閱毒報告有咩用 ..

我估主要係證明學生有睇到本書, 報告寫得好唔好係次要
馬王將男bb😘 2017-01-17 07:26:24
閱讀報告洗撚睇本本咩 囉黎講
馬王將男bb😘 2017-01-17 07:26:38
閱讀報告洗撚睇本書咩 囉黎講
木瓜味爛臭屎 2017-01-17 07:32:47
叫個老師解西遊記
任佢揀一章都唔會識得解哂
☣️ 2017-01-17 07:42:52

11歲先讀小三

「現年」

小三時
周瑜自供緊 2017-01-17 07:51:34
圖解西遊記都仲會做到下
原版西遊記d文字咪話小學生,大學生都未必識解到啦
諗出黎果個老師都戇鳩嘅
安部菜々 2017-01-17 07:51:40
衝出來柒
Zouma_5 2017-01-17 07:58:15
通常喱啲都閱讀報告都係睇完序,聽下同學講大約有咩內容就自己作晒佢

再者,西遊記咁出名,是旦google 下都知幾個故事啦
SkynetExplorer 2017-01-17 08:03:06
我細細個都睇







月光寶盒+仙履奇綠
落花漏水 2017-01-17 08:04:24
我第時一定會教個仔點用Google,
學識之後應該夠屌打小學同中學既功課

利申: 上到大學先發現原來Google 係咁美好

仲有wolfram alpha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