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嘉欣
今時今日於街上問人「維多利亞城是甚麼地方?」十有八九都會答「唔知」。其實昔日的維多利亞城,即今日港島中西區一帶。英軍1841年於上環水坑口(即現時的水坑口街PossessionStreet)一帶登陸後,圈出港島西北部銳意發展。為紀念當時在位的維多利亞女皇,英方將該區命名為「維多利亞城」(CityofVictoria)。英方除了於城內建立軍事基地,又將下亞厘畢道一帶劃為政府專用地段,稱為政府山,將港督府等行政管治機構,建於政府山上。「維多利亞城」儼如香港「首都」。
1857年,英方將「維多利亞城」分成「四環」,即今日的西環、中環、上環、下環(灣仔、銅鑼灣)。更於1903年在「維多利亞城」的界線放置七塊界碑,確立「維多利亞城」的位置。現時其中六塊界碑仍然存在,惟原本於馬己仙峽道的一塊,2007年時被不明人士移走,至今下落不明。
對於政府劃分的「四環」,當時的華人將之細分為「九約」,分別為:第一約(堅尼地城至石塘嘴)、第二約(石塘嘴至西營盤)、第三約(西營盤)、第四約(干諾道西以東半段)、第五約(上環街市至中環街市)、第六約(中環街市至軍器廠街)、第七約(軍器廠街至灣仔道)、第八約(灣仔道至鵝頸街市)及第九約(鵝頸街市至銅鑼灣)。其中第八約及第九約的地段,超出了四環的範圍。
時至今日,除了少數機構如童軍外已經沒有人再用「維多利亞城」這個名字。香港的發展,亦早超出「維多利亞城」的界限,連為其命名的英國人也離開了香港。要追憶這個曾經的「首都」,或許只能靠尚存的幾塊界石了。

1915年的香港地圖,維多利亞城於左下方


維多利亞城地圖(1908年出版)
原本於馬己仙峽道的維多利亞城界石
07年離奇失蹤,至今下落不明
維多利亞城界碑(City Boundary Marker或City Boundary Stone)又稱四環九約界碑,是沿著昔日香港維多利亞城(華人之四環九約)邊緣上的一組界碑,於1903年豎立,以標示維多利亞城的界線。因為二戰及市區擴展,其中一些界碑已經被毀或遷移,而當時設立界碑的數目和具體位置也難以考究。目前維多利亞城界碑僅存六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