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巴打想深究既話大家不妨討論下
廣東話語助詞(或者語氣助詞,基本上一樣)坊間無一本權威著作,基本上都係各說各話,但可以肯定唔少詞典都未能反映當代讀音
「啫」或「唧」,粵音[zek1]早見於50年代粵音詞典,可以肯定早期一定有呢個語助詞;「姐」,粵音本應為[ze2],口語變調可讀為[ze1]。(如「家姐」中「姐」字讀音唔同「姐夫」既姐)上句「懶得打姐」正正借左變調音[ze1]。語音學對於「借音」現象稱做「語音流變」,視為正常既語氣轉變現象。因為語音一定會隨時間變法,正如「甫」字本來只有[pou2]一音,後來最遲至中唐有[fu2]音。相信你出街問人邊個係「杜普」應該無人知係「杜甫」?
咁到底用「姐」字有無問題?語音學上要界定某個字用法正確與否,主要睇社會大眾係唔係廣泛使用、接受該字。如現代粵語「陰功」一詞,本為「無陰功」一詞誤略去「無」字而成(略見《從「陰功」一詞談到「美惡同辭」》)。日積月累,社會大眾約定俗成,接受「陰功」用法。
「無陰功」一例並非借音,但足以證明某字詞用/讀法正確與否只係取決於大眾接唔接受。「姐」字有無錯,要視乎現今多唔多人讀「啫」為「姐」,以及會唔會無人明你講乜。呢兩個字既研究我無做過,但做之前唔會一口咬成讀/打[zek1]先正確確,[ze1]就文盲。或者巴打有興趣既可以做一做研究,到底多唔多人讀[ze1],我都好想長知識
順帶一提,「乜」字其實應該寫做「勿」,巴打以後小心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