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手記:我識條鐵咩】
個多月前,在打聽消息時,聽到一句說話:「剪鐵都已經唔算最離譜」,馬上追問,對方直指沙中綫近紅磡站的北面連接隧道,連接面的鋼筋沒有接駁。再追問,原因是兩個承建商採用不同螺絲帽及鋼筋牌子。
翻查資料,施工有誤是已知事實,港鐵早在今年三月傳媒揭發後,已經主動發出新聞稿,聲稱因位置出現滲水,止漏措施不理想,需鑿開石屎,繼而發現「鋼筋安裝質量未符理想」,會全面重新施工。
此時,港鐵已身陷多宗醜聞,紅磡站剪鋼筋,土瓜灣削鋼筋,會展站缺工字鐵。多一單可能也不算多,但問題如此嚴重,我們必須要把真相說清楚,嘗試釐清事故責任,不再是告訴觀眾,這裡施工又有問題。
故事要有突破,就先要點出「何謂未符理想」以及「為何未符理想」。要理解是次施工失誤,我們先要了解紥鐵原理。術業有專攻,記者們各自向身邊的專業人士查探鐵的學問,試過深夜與工程師在麥當勞傾談紥鐵原理,也試過晨早與紥鐵師傅在快餐店討論地盤工夫。
專業人士初次了解事件,紛紛直言事件無可能發生。他們異口同聲表示,若鋼筋「鉸牙」與螺絲帽不吻合,最簡單的處理方法是購入鋼筋,送往物料供應商重新鑄鐵,即可以解決問題。金錢非大數字,時間長短的說法各異,短則兩、三天,長不過兩星期。承建商為何花不起這樣的成本,反而大費周章,繼續在沒有接駁的鋼筋上進行搭接的工序,再落石屎。
這個問題在記者心中縈繞多時,一度擔心消息的準確性,還怕報道有誤,會賠上公信力。只能不停求證再求證,如何求證也是一門學問。
記者曾光天化日在不同地盤門口守候,也試過在網上羅列各類工人名單,只為找到一個半個涉事的工程人員。有地盤先生說,「我知道你們想問什麼,不過無人會講。」記者一度追問,但也明白打工仔有口難言的狀態。
feel到毒狗第時會咁講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