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我揀oled 定lcd好?
A: sony最近既a8f試玩會就咁講既:

我個人係咁睇:
Lcd既問題:漏光,黑位,暗角,screen uniformity & banding,pixel response time
oled既問題: banding,Image retention(「殘影」),burn in,abl(oled為左避免過熱/用電量過大,會根據畫面平均亮度(APL)而調低亮度)
個人認為,揀唔揀oled既最大因素都係你接唔接受到burn in,其它都係小問題。
接受到有burn in既風險,oled係黑位同「通透感」都贏lcd好多,整體畫質係絕大部份情況下oled都贏。
至於burn in廠保養包唔包?從我上次個post黎睇,我既理解係佢地唔一定會換比你
https://lihkg.com/thread/605598/page/25?ref=web&post=623
而其它論壇都有人分享過相關經驗,呢度唔重覆啦。
Q: 唔同廠oled有咩分別?聽講大家都係用lg oled panel?
A: 目前黎講所有4k 家用市場oled tv都係由lg 提供panel。
但wrgb oled panel有唔小問題需要間tv廠解決,比如oled發光性質,wrgb,暗部細節,stutter,abl。
而且每間廠提供既原廠設定同埋調校功能都唔一樣,又有唔同配套。
我目前會以「各有特性」黎形容三間廠既oled tv產品。
Q: OLED仲有咩要留意?
A:
1. 如果你個畫面有部份係長期都唔會點變,有機會會令部電視以為你播緊既係靜態畫面而令成個畫面變暗。
部份牌子係service menu度有得disable呢個功能。
2. ABL係gaming上既影響會比電影明顯。
因為電影有黑邊會令整個畫面平均亮度降低,從而降小abl既影響。
Q: 我見網上有人成日鬧加左白色象素,係假4k,到底係咩一回事?
A: 呢個就係rgbw 4k panel。
原先既rgb 4k panel 係由3840x 2160 組 rgb像素組成。
而rgbw 4k panel係由 2880 x 2160 組 rgbw像素組成,再用以下排列變成3840x2160。
rgbw panel:(rgb wrg bwr gbw ......)
rgb panel : (rgb rgb rgb rgb)
rgbw panel早前已被認可為4k panel,而係黑白畫面上佢的確有4k 解像度。
LG聲稱呢種panel可以有更好既能源效益,不過壞處都唔小。
例如畫面既亮度變化較大,較難做色彩校准,無法還原某d彩色圖案,etc。
我唔清楚lg目前克服左幾多樣,不過lg目前就只係較平價既4k lcd上面採用呢種panel。
btw留意oled用既係wrgb panel,係由3840x2160組 wrgb 像素組成,同呢種rgbw 4k panel唔一樣。
Q: lcd既Local dimming係咩黎?
A: LCD係透過背光(backlight)提供光源,
再透過tft,液晶層,偏光板等去控制返畫面唔同位置應該出幾多光,
然後配合color filter等等去構成成像。
由於佢依靠一個背光源去推動所有pixel,
而tft,液晶層,偏光板等構造無辦法完全阻擋背光(可以參考原生對比度既表現),所以無法做到純黑。
如果改為n組背光區域去提供光源,
local dimming就可以控制唔同背光區域既亮度,達到更高既對比度。
出黎既效果取決於部機有幾多分區,同埋要顯示既畫面係點樣。
如果係同一個區域入面同時有高光同埋黑位,咁就要「妥協」,取捨其中一樣。
HDTVTEST測試出近幾年sony機既分區數係:
65Z9D 18 Row X 36 Col (sony話佢數錯,但又唔話佢知實際數字)
65X9000E 9 Row X 5 Col
55X9300E 4 Row X 16 Col
75X9400E 16Row X 16 Col
55X9000F 8 Row X 6 Col
當然現時既local dimming唔單止控制背光,好多時都包括software level既contrast control,pwm或者frame dimming。
而當分區數多既時侯,分區光暗切換問題又係一個考驗。
而oled唔需要local dimming既原因係,oled每粒pixel已經係獨立控制發光。
Q: local dimming係咪真係對lcd咁重要?
A: 目前流行既hdr係需要高動態範圍(光暗對比大)。
對lcd黎講,高亮唔算係一個大問題,點樣同時顯示高光細節同暗位/黑邊先係一個問題。
如果單靠ips /va既原生對比度,黑位將會慘不忍睹。
local dimming有助改善問題,但無法完全解決。
絕大部份時間都有區域需要「妥協」。
而sdr方面,sony都有個技術叫xtended dynamic range,
係sdr下透過local dimming推高光位,做到類似將sdr轉為hdr咁既效果。
至於擁有多local dimming zones既機一般售價都會較貴,值唔值睇個人。
我個人認為值得,如果當年z9d有55吋而且有返~300zones 既話,我會揀z9d而唔係9300e。
Q: HDR10,HDR10+,DOLBY VISION,HLG,HDR1000,ACTIVE HDR,multi hdr,....到底仲有幾多hdr?邊隻好d?
A: 目前你只需要理前面4個就可以,其它大部份都係廠商為自己技術改出黎既名。
個人認為,重要性排序(唔係畫質排序)係
hdr10>hlg> dolby vision ? HDR10+
hdr10+因為較遲起步,目前片源小過dv。
最後同dolby vision到底係共存定係點,都冇人知。
目前hdr10+同埋dolby vision都以hdr10 作為base layer。
所以只要你部電視support hdr10+hlg,就暫時無需要擔心開唔到hdr既問題,呢個都係我將hdr10同hlg重要性排得高過另外兩者既原因。
Q:可唔可以用簡單講下x1e同x1 hdr既分別?
A:
1. X1E support dolby vision
2. X1E係upscale同埋 reality creation上面做得好過X1 。
3. Input lag表現唔同
4. X1E既平滑漸層(減低原片既color banding)做得好過X1。
Q: panel native refresh rate有咩用途?
A:
sony機暫時有120hz panel既都會support 1080p 120hz,同埋令sony motion flow可以做得更多既野。
更多有關motion flow既功能,可以參考我之前既回覆:
https://lihkg.com/thread/646157/page/22?ref=web&post=534
Q: 講左咁耐,到底sony tv比起其它牌子有咩特別?聽講sony都冇自己面板廠架wor
A:
sony有完整既4k hdr eco system
我就咁睇:
1. 近幾年SONY中高階~旗艦lcd 願意採用 亮度高既背光,對於顯示hdr高光細節有幫助。
而且呢d機通常都會配表現好既 local dimming。
2. SONY既原廠preset(cineam home/pro)有關黑色水平對比同埋色彩方面,一般都較韓廠既preset準確。
如果你會搵calibrator/你自己有設備cal就可以無視。
3. memc技術個人比較偏向sony既Motion flow。
當然呢個係個人喜好,正如我有朋友鐘意samsung果個多d。
4. 平滑漸層同埋upscale,reality creation。
所以2017年大部份人都會推介49吋x9000e,因為佢係49吋既表現的確係唔錯。
55吋或以上既x9000e都提供一個唔錯既性價比,但目前市面上已經冇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