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嘢唔試唔會做,Too Long Please Read!
https://www.facebook.com/rainingmanhk/posts/646500089066960
大部分投資者初出茅廬時,心中的投資致勝之道,大概就是「風險越大,預期回報越高。」這句話很老生常談,本質上亦是正確的。但投資者如何看待這句子的意義,卻會大大地影響到其投資策略和心態,甚至促成一個大多投資者都曾體驗過的結果,「嬴粒糖,輸間廠。」導致這樣一個似苦又甜的結果,其一大原因便是投資者在進場時低估了背後的風險。
「風險越大,預期回報越高」中有兩個關鍵的構成,「風險」和「回報」,然而,大多數投資者都會較看重「回報」而忽略或輕視「風險」。他們口裡說的是「風險越大,預期回報越高」,心裡想的卻只是「回報越高」。
其中一個導致投資者忽略「風險」的原因,是因為「風險」,相比起「回報」,更難去定義和量度。「風險」,通常地說,可以是定量的(quantitative)和定性的(qualitative)。「風險」的定性的部分是非常難去量度的。至於定量的部分,最簡單的定義大概就是資產回報的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較複雜的量度可以是風險價值(Value at Risk)或預計損失(Expected Shortfall)等統計學的理論。縱使定量的部分可以用不同的理論和模型去量化,對於一些「黑天鵝事件」或「極端事件」,不同理論和模型的量度結果大多都會在很大程度上低估了實際的損失。
認知偏差(Cognitive bias)亦是其一會導致投資者輕視「風險」的原因。認知偏差有很多種類,而其一最能影響到投資決定的便是「痴心妄想(Wishful thinking)」。「痴心妄想(這翻譯源自google translate)」所指的大概就是人們進行預測時,會過分地將重心放在一些有利構成自己想要的結果的因素上,而未有理性地去分析實際環境。簡單來說,持有牛證的投資者,在預期未來幾天的股價走勢時,會因「痴心妄想」而總是考慮著明天會大升的情況和條件。這樣的思想便會導致投資者下決定時,忽略了可能會出現的壞情況。
普遍投資者都是好勝的,每個投資者都想要更高的回報。貪心和好勝,是人之常情,但卻會導致投資者追求不合理地高的回報,而不自覺地背負了更大的風險。假設有兩項投資策略,策略A的回報為30%,夏普比率為0.5;策略B的回報為10%,夏普比率為0.9。單看投資回報的話,前者絕對比後者要吸引許多,相信不少投資者亦會因而選擇策略A。但若比較兩個策略的風險調整後回報,策略B的表現要比策略A好很多。雖然如此,實際操作時,相信大部分投資者都會選擇策略A,因為策略A所能提供的回報較好。
槓桿的原理大多人都理解,但實際操作時,相信大多人都只會集中於槓桿如何倍大獲利,而非槓桿如何倍大虧損。這是因為人的貪婪很大程度上會令投資者對風險「隻眼開隻眼閉」。結果,整個投資策略都只是在考慮回報,甚少考慮風險。
投資時不考慮風險,並不代表投資策略不會成功。以投資二元期權為例,假設「買啱邊」的回報為本金的90%,而「買錯邊」的回報為本金的-100%,一個很有技術或是很夠運,抑或很有技術同時很夠運,的投資者,只要連續「訓身」十次並「買啱邊」十次,便可賺到超過600%的回報。然而,下投資決定時不考慮風險,當風險實現時,所造成的潛在虧損卻可能會是非常之災難性的。以上述的二元期權投資計劃為例,回報聽起上來很吸引,但投資者若「買錯邊」一次,所有的本金連同早前幾次賺到的盈利便會歸零。
「風險越,預期回報越高」在原理上是正確的,但當投資者濫用這句話,將其用作自己只求回報不問風險的藉口時,短期而言,結果或許仍可「贏到粒糖」,但長期來看,結果較大機會是「輸間廠」。
無論正評負評,睇到咁後,多謝支持/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