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係引述以下網址內容。以下係節錄
https://www.pentoy.hk/粵語中的「刺」音,刺穿世道人心/
翻查中國最早的官方工具書,成書於秦漢的《爾雅》,解釋「刺」是「殺也。」刺——就是殺的意思。而於東漢的《說文解字》中指「君殺大夫曰刺。刺,直傷也。从刀从朿,朿亦聲。」既指出「刺」就是「殺」,亦標明了讀音為「朿亦聲」,以現今粵語發音正正就是「次」音。
然而問題更進一步是何以「殺」,要用「刺」來代替呢?
於《春秋公羊傳:僖公二十八年》有詳細解釋:「刺之者何?殺之也。殺之,則曷為謂之刺之?內諱殺大夫,謂之刺之也。」由於古時魯國內對上層人物避忌用「殺」一字,所以用「刺」取代之。原來「刺」就是殺的避諱講法。
那麼於出名的《刺客列傳》中,所謂刺客自然就是殺手的意思了。而當中的「荊軻之刺秦王」、「欲以刺襄子」、「首刺王僚」、「上階刺殺俠累」等等文句中的「刺」,也都可以解作「殺」。刺客和行刺,兩者中的刺都是一樣的。不過有一點值得注意,於《刺客列傳》中,並無「行刺」、「遇刺」這兩個詞語。
筆者盡力搜尋,發現最早見「行刺」一詞,乃晚明。天然癡叟著的《石點頭》第八回《貪婪漢六院賣風流》:「且問你, 我在此又不曾難為地方百姓, 有甚冤仇, 你卻來行刺?」
由此觀之「行刺」一詞可能並非古已有之,反而是較近世才出現,但是以上的小說或文獻並沒有注音,何以於《說文解字》中明明清楚指是「朿亦聲」(粵語音:次)的「刺」字,會有人指在「行刺」時,要讀cik3音呢?
其中一種講法乃《孟子.梁惠王》中記「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而據《康熙字典》所載,《唐韻》《集韻》《韻會》指此句中的「刺」讀「七迹切」,亦即所謂的cik3音。這應該就是指行刺之刺應讀cik3音等等人士所持的其中一個重要理據。
但是他們可能遺忘了《康熙字典》中明確指出當讀cik3時,所表達的意思和讀「次」音的刺有關鍵性的不同之處。當讀cik3時,釋義為「穿也、傷也」。引述《增韻》為「刃之也」(以刀斬入)。亦可以解作「刺穿」或者「刺傷」均可。不過就偏偏沒有「殺」的意思!
可以補充一些當代香港較有權威的中文字音書所述,例如《李氏中文字典》P.130頁明確指「行刺」、「刺客」中的刺均為「次」音。
引用《爾雅》、《說文解字》和《康熙字典》中的例子如上文般作綜合引證,就可以得知只有「次」音才是「行刺」、「遇刺」中的刺字正確讀音。
另外我以前見過有人post鬼佬百幾年前編嘅中英字典,注音都係行刺用次呢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