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RACT
April 9 at 8:00pm ·
【#PLAY|《再見螢火蟲》完全無關反戰 而是死廢老對死廢青的說教?】
談到高畑勳的《再見螢火蟲》,很多人都會認為是一部偉大的反戰電影——因為我們看的時候哭得很慘,深切同情電影中的一對兄妹。但事實卻沒那麼浪漫。在1988年高畑勳就曾經自評過《再見螢火蟲》:
「這部動畫與『訴求反戰』這件事完全沒有任何關係,作品裡頭的任何一幕一景也完全沒有刻意去傳遞反戰思想的意思,主要想藉由故事中清太與節子脫離社會群體、想以僅僅兩人來建立一個家庭生活的行為,來影射出社會上的一些現象,特別是一些二十來歲的年輕人們。」
▍清太和節子象徵問題青少年
怎麼理解這句話呢?高畑勳在接受訪問時,多次提及清太和節子離群索居的問題。高畑勳不像反戰的宮崎駿。《螢火蟲》裡的清太和節子,是作為一種「青少年問題」的象徵。高畑勳在訪問中說:「就像現在的年輕人,清太和節子以為有錢就可以買到東西,但在戰時,這行不通……」 [1],他批評這對兄妹離開「系統」的孤立,這種孤立最終導致他們二人餓死。雖然我們看得非常同情,熱淚盈眶,但其實作者本身是持批評態度的。
如果大家還記得,兩兄妹本來寄居在姨姨家中,當然受了氣,然後就出走,之後他們遇到一個農夫,農夫問他們有沒有其他親人,沒有就放下無謂的自尊,回去姨姨那裡吧,離開「系統」是不可能生存的。但清太沒理會農夫。
▍《螢火蟲》要連同當年的日本社會脈絡去看
一個叫作Anime Abandon的影評系列 [2],點出了《再見螢火蟲》其實是高畑勳對觀眾的「情感剝削」——電影中,兄妹二人的遭遇令我們感到罪疚,而這種罪疚感是用來教育當代日本青年人,批判他們在富裕社會出生,養尊處優、不合群、不知足,加上7、80年代日本年青人的高犯罪率,就可以明白高畑勳處理這故事時的真正用心。
清太和節子死後,化成幽靈遙望繁華的大都市,Anime Abandon的作者認為,這已經很明顯揭示出高畑勳的訊息。《再見螢火蟲》並不是反戰,也不在乎日本在戰爭中誰是誰非,而是向年輕人展示戰時歲月的艱難,告戒他們要「好好做人」,是一種透過罪疚感推行的「社教化」。好像在說:「你不好好做人,想離開社會,就會落得他們的下場了。」
是童年崩壞嗎?但考慮到高畑勳自己都說電影與「反戰」完全無關,而《螢火蟲》的催淚功力太強大,我們都FF了。
[1]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4930915/
[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uvoRVR2FY
文章來源:
https://www.facebook.com/REFRACTHK/photos/a.847705552074604.1073741828.783856798459480/961278400717318/?typ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