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1074708/%E8%A2%AB%E6%8A%BD%E4%B8%AD%E5%85%A5%E9%99%AA%E5%AF%A9%E5%9C%98%EF%BC%9F8%E4%BB%B6%E4%BA%8B%E4%BD%A0%E8%A6%81%E7%9F%A5
1. 怎樣才能做陪審員?
根據《陪審團條例》,任何21至65歲的香港居民,只要有良好品格、精神健全而沒有聽覺或視覺的損傷等情況、以及語言能力足以明白法律程序,便有資格成為陪審員。
合資格人士會被人事登記處處長納入陪審員名單,並獲通知。
陪審員不需要是法律專才,若遇上法律論點,會由主審法官作指引。
法例並沒有規定陪審員的學歷,但由於陪審員需有一定語文能力,法律改革委員會便曾指出,現時行政措施把未達中七或以上學歷的人士排除在名單中。不過,由於法例沒有規定,有網民曾表示即使未達中七程度亦被抽中。
作為陪審員是社會責任,所以必須公正。如在大角咀幼子弒雙親案中,法官便提醒陪審團不要因痛恨兩被告或同情死者而感情用事。
2. 可免出任陪審團的職業
由於出任陪審團是社會責任,一般而言是不會獲得豁免。但條例規定,部份人士可豁免出任陪審團,如:
行政會議或立法會議員
法官
律政司、法律援助署、破產管理署或知識產權署服務的公職人員
在香港警務處、廉政公署、海關、消防處等執行職務的公職人員
實際執業的大律師及律師,以及其文員
註冊醫生、牙醫及獸醫
報章編輯
神職人員
全日制學生
由於成為陪審員有法律責任,所以陪審員若缺席亦會被罰款。
3. 陪審團有假期及津貼?
上班族可能擔心成為陪審員會影響上班。但根據《陪審團條例》,任何僱主不得因僱員擔任陪審員而歧視他們,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罰款25,000元及入獄3個月。
所以打工仔因擔任陪審員而要請假,相信僱主亦無法因此拒絕。
出任陪審團的人士亦可據條例獲發每天725元的津貼,不足一天亦作一天計算。在許仕仁案中,由於陪審團壓力不少,共審113日,法官麥機智決定發放雙倍津貼,按當時每天410元津貼而言,每名陪審員總共可獲92,660元。
4. 陪審員審訊期間與世隔絕?
陪審員退庭商議時不會有其他人在場,只會根據庭上的證供而對案件作出裁決。
根據「刑事審訊陪審員指引」,在審訊期間,陪審團成員之間,只可以在陪審員休息室範圍內討論審訊內容,但不得跟家人、朋友或其他陪審團成員以外的人談論;審訊完畢後亦不可與任何人士,包括記者及傳媒,談論審訊內容或陪審團商議的情況。
為了令裁決公平公正,陪審員需到陪審員餐廳及陪審員休息室用膳,亦有專用電梯,應避免在電梯內談論案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