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政商及社會賢達是「社會企業研究院」的院士,奧運劍擊金牌得主江旻憓更是的資深院士兼發言人,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是榮譽院長。怎樣才能做到院士?原來有人免費,有人要付19.8萬元。一名企業家獲該機構邀請參與院士評審,《香港01》記者得到其授權查詢細節,職員表示資深院士評核通過機率99%,需支付19.8萬元行政費。查冊發現,該機構與曾被揭發過頒授院士及「美國林肯大學」假博士頭銜的「亞洲知識管理學院」,為同一創辦人廖湘琨(Liao Sheung Kwan)。
社會企業研究院上年度總收入有380萬元,院士收入佔297萬元,主要支出近360萬元作為服務費支付給董事廖珮而(Bonnie Liao)另一關聯公司。廖珮而回應指,收取行政費是很平常是操作,與任何大學學位無關。「社會企業研究院」亦透過律師信回應,指與「亞洲知識管理學院」、「林肯大學」無任何關係,廖湘琨已於2019年辭任董事,若報道指社會企業研究院直接允許購買院士銜頭等,會追究法律責任
企業家成候選人 職員:成功率99%、行政費19.8萬
香港一位企業家早前收到「社會企業研究院」的電郵,邀請他參與院士資格評審 ,12月份有頒授典禮,詳情要聯絡研究院。記者獲得他的授權,代表他打電話查詢。職員說要先填申請表,付800元報名加評估費,如果面試能通過,就要行政費。職員叮囑記清楚銀碼:「準院士需付5.8萬元,院士9.8萬元,資深院士19.8萬元。」
職員說,這位企業家成功的機率達到99%,形容他「超班」,起碼做到「資深院士」,如他通過面試需付19.8萬元,就可以獲得此頭銜,並出席12月的頒授典禮。
為何會提名這位企業家呢?職員說有提名委員會,亦接受公眾提名,但大部份提名人選擇保密,因此無透露誰提名,或選中這位企業家的具體理由。
若分數不夠可修讀課程、補錢升級
該職員說,一般來講一些上市公司的老闆或者內地高級管理人員申請成為院士,分數偏高可能會做到「資深院士」,也有香港中小企創辦人分數不夠高、偏低,可能需要補交文件,有些情況就只能做到準院士。
不夠分數也不要緊,職員說,可以上由「社會企業研究院」主辦的ESG(環境、社會及企業管治)網上課程,上完課有機會可以升級,但都是要講錢:「補上差價,就可以出席院士頒授典禮。」
根據社會企業研究院的官方網站,「資深院士」之上,有更高級的「榮譽院士」及「永遠榮譽院士」。記者問可否申請做「榮譽院士」,職員稱這個級別需要由「社會企業研究院」主動邀請出任,不是開放申請,包括諾貝爾獎得主、港大校長,都做過榮譽院士;但職員稱如企業家有這樣的意願,可協助反映。
榮銜有什麼用?「可以印落卡片」
成為院士有什麼用處呢?
記者問了幾次,職員多次回答「可以印落卡片」,讓人知道有這個榮銜,辦完手續就可以用,不需要等典禮完畢,屆時會發出詳細指引。
「院士」非學術認證 無規定特定機構頒授
院士是什麼?「院士」英文是「fellow」,是一個榮譽頭銜,不同地方有不同準則,主要用來表彰某一個領域有貢獻的人,中國內地就由國務院直屬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頒授。至於香港,就有多間大學會頒授院士,給對大學有貢獻的人。這個頭銜不是學位,理論上無限制特定機構才可以頒授。
這個「社會企業研究院」,不是科研或學術機構,官網上寫明,頒發的院士資格只屬榮銜名銜,而非學術認證。
與亞洲知識管理學院同一創辦人 曾涉頒假博士
「社會企業研究院」及其前身「社會企業研究所」,是兩件本港註冊的有限公司,在2014、2015年成立,現時公司董事是廖珮而(Bonnie Liao)。
公司成立時,有另一個創辦人廖湘琨(Liao Sheung Kwan)。二人創辦公司時,以同一個英國倫敦地址登記註冊。
廖湘琨是「亞洲知識管理學院」的創辦人兼董事,這個機構會負責認證美國「林肯大學」榮譽博士學位,他亦擔任林肯大學幾個美加關聯組織的董事。
所謂的林肯大學無校園、無頒授學位資格,在路易斯安那州註冊,因多次觸犯當地法例,被州大學評議會申請禁制令。
廖珮而亦做過「亞洲知識管理學院」的助理董事。
有線新聞2019年報道,亞洲知識管理學院用名人做招徠,頒授院士、博士等。院士收費與今日社會企業研究院一樣,是9.8萬元,當年有區議員用了20萬買了院士加博士榮銜,亞洲知識管理學院的網站現在已經上不到。
亞洲知識管理學院的主要收入來源,是收取院士費用,主要支出是將九成以上的收入,作為服務費支付給同一董事的關聯公司。
院士費用為主要收入 主要指出為關聯公司服務費
翻查社會企業研究院的財務報告,於2023至2024年度,社會企業研究院的總收入有380萬元,單計院士收入就佔297萬元;主要支出有近360萬元,是作為服務費支付給董事廖珮而的另外一間關聯公司;2022至2023年度,總收入約413萬元,就有395萬支付給關聯公司。
被問及收取19.8萬元資深院士行政費的用途,社會企業研究院職員說:「澄清清楚,我們不是NGO(非政府組織),無88牌(豁免繳稅慈善團體),費用主要是會展(典禮)製作,租場、員工、出糧,行政費就是當日的製作,包括院士項目、院士袍,剩餘就是我們的營運費用。」
曾鈺成不知有行政費 盛智文覺被利用名氣
記者向多名頒社會企業研究院「資深院士」查詢,是否需要支付行政費,立法會邱達根、中西區區議員陳建強否認有付款;「榮譽院長」、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說完全不知道有行政費;「榮譽院士」、蘭桂坊之父盛智文亦不知有行政費,更認為被利用名氣。
董事廖珮而:為何要與亞洲知識管理學院比較?
社會企業研究院董事廖珮而接受《香港01》電訪訪問,回應指收取行政費合理,「我們會提供服務給他們(院士),有媒體去報道、有公布(announcement),這些是很平常的操作。」
她承認曾在「亞洲知識管理學院」工作,認為當時擔任「助理董事」的職銜只是「掛名」,完全不知美國林肯大學頒授榮譽博士的事情。她又承認「亞洲知識管理學院」當年所做的事情有「踩界」的成份,但「社會企業研究院」沒做任何與頒授學位相關的工作,與任何大學的學位完全無關,而當年事件經傳媒報道後廖湘琨也離開了「社會企業研究院」,他亦沒有實質參與運作。廖珮而反問為何要將兩間公司比較,說兩間機構沒有關係。
翻查2017年陳茂波出席過的活動相片,講台上有「亞洲知識管理學院」及「社會企業研究所」的標誌。
連發律師信:無賣院士、與亞洲知識管理學院無關聯
廖珮而接受完電話訪問後,社會企業研究院向《香港01》發出兩封律師信,要求記者不要聯絡或採訪其員工、院士或與之相關的第三方。律師信指,院士繳付的費用用於行政及活動開支,部份院士費用可作禮貌性豁免,會按個案逐一檢視;院士收費並非不尋常,其他機構亦會這樣做。
律師信指出,社會企業研究院與亞洲知識管理學院、林肯大學、加拿大特許管理學院都無關聯,廖湘琨已於2019年辭任社會企業研究院董事,若報道指社會企業研究院與亞洲知識管理學院有關聯、有共同董事,或指社會企業研究院直接允許購買院士銜頭等,會追究法律責任。
社會企業研究院亦在網上發布聲明,指舉辦的活動及榮銜的頒授,均嚴格遵守香港法律過去十年從未接獲投訴對於影射指控或失實陳述會保留一切法律追究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