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在瑞士進行的大型醫療人員研究得出驚人發現,接種更多劑次的 SARS-CoV-2(新冠)疫苗,不但未能減低患上呼吸道疾病的風險,反而與較高的流感樣疾病(ILI)發生率及更多的工作日損失顯著相關 。這份發表於國際權威科學期刊《通訊醫學》(Communications Medicine)的研究,為後疫情時代的新冠疫苗加強劑策略帶來了新的思考 。
接種愈多 症狀風險愈高
這項研究追蹤了 1745 名瑞士醫療工作者,時間橫跨 2023 年 11 月至 2024 年 5 月 。結果顯示,在控制了年齡、性別及共病症等多個因素後,與未接種疫苗的群組相比,接種了 3 劑或 4 劑新冠疫苗的醫療人員,出現流感樣疾病的風險分別顯著高出 56% 和 70% 。
數據亦指出,在因病告假方面也呈現類似趨勢。接種了 3 劑及 4 劑疫苗的群組,因流感樣症狀而損失的工作天數,較未接種者增加了近五成 。
影響或屬短期 關鍵在接種時間
研究團隊進一步分析發現,這種風險的增加,與「最近一次接種疫苗的時間」關聯性,比「總接種劑數」更為密切 。當模型將接種時間納入考量後,接種總劑數的影響便不再顯著 。這意味著,新冠疫苗接種後對呼吸道疾病的短期風險影響可能是暫時性的,並且會隨著時間推移而減弱。
流感疫苗效果穩健 顯著降低風險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該研究同時證實了傳統季節性流感疫苗的保護力 。數據顯示,接種了 2023/24 年度季節性流感疫苗的醫療人員,其患上流感樣疾病及因此告假的風險均顯著下降 。
綜合研究結果,作者總結指出,在後疫情時期,新冠疫苗加強劑對於保護醫療工作者群體並未帶來可測量的益處,甚至可能在短期內增加了出現症狀性感染和工作日損失的可能性 。此發現對未來應否為健康、低風險人群每年接種新冠加強劑的策略提出了重要問題 。
論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3856-025-010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