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七成台灣民眾曾遇詐,近五成每月皆遇到詐騙
在 AI 技術快速發展下,詐騙手法持續演化,朝向高度自動化、客製化與規模化發展。根據台灣警政署統計,詐騙財損金額於 2024 年創新高、達 502 億,凸顯詐騙風險已大幅升溫,成為國安等級的挑戰。

為協助產業與社會掌握最新詐騙趨勢、強化防範意識,GASA、Whoscall 與 ScamAdviser 攜手發布《2025 亞洲詐騙調查報告:台灣篇》。調查顯示,72% 的台灣民眾過去一年曾遭遇詐騙情境,其中 13% 曾因此蒙受金錢損失。報告也指出台灣民眾平均每兩天就可能遇上一起詐騙事件,更有近五成(45%)的民眾每月皆至少遇到一次,顯示提升防詐教育與警覺性刻不容緩。
詐騙電話仍氾濫!社群平台與簡訊緊追在後
即便數位詐騙技術持續演進,傳統的電話詐騙仍是最常見的手法之一。根據調查,高達一半(50%)的台灣民眾表示過去一年曾接過詐騙來電,顯示詐騙集團依舊仰賴電話進行恐嚇、誘導,例如假冒銀行客服通知帳戶異常,或謊稱親友遭逢急難、要求立即匯款等手法,不僅擾人,更具高度欺騙性。
除了電話外,電子郵件(37%)、社群平台(34%) 與簡訊(34%)也是詐騙常見途徑,反映出詐騙早已滲透至日常溝通與資訊接收的每一個環節。
從假冒快遞簡訊、假名人投資影片,到近期頻傳的 Instagram 與 Facebook 假冒廣告,無論是滑手機、點開信件通知,甚至網購結帳,日常生活幾乎無所倖免。此外,通訊軟體(27%)、數位廣告(21%)、電商平台(14%)甚至實體包裹或郵件(13%)也都出現詐騙案例,手法多元且難以預防,凸顯全民防詐意識提升的迫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