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音樂現況

呂定藍

14 回覆
0 Like 9 Dislike
呂定藍 2025-08-17 03:44:18
嗨,大家好我係一個老香港人,平時好鍾意聽歌,尤其係香港嘅本地歌手。我自己覺得,香港樂壇已經死咗,只係剩下一個娛樂圈。為咩我會講呢句?因為我睇得多音樂新聞同身邊嘅變化,發現香港嘅音樂界淨係講錢、講商業炒作,冇真正嘅藝術精神。呢個情況,以前都存在,但現在比以前更加嚴重!好多唔識唱歌嘅人,因為KOL文化,都可以變成歌手。等我慢慢講,用真實例子嚟證明。呢篇文我會分開講,先講下我點解有呢個想法,然後比過去同現在對比,最後講下我嘅感受。話唔多講,大家坐穩啦!

首先,我點解覺得香港冇真正嘅樂壇,只係有娛樂圈?作為一個愛音樂嘅人,我見過好多歌手淨係靠包裝、外表或社交媒體上位,音樂淨係當作一個副業。譬如,好多歌手一出嚟就先拍劇、做綜藝,唱歌淨係順應市場,冇深度同創意。真正嘅樂壇應該係歌手用音樂去表達人生觀、社會問題,但香港呢度,歌手就好似玩具咁,被公司操控,歌詞好多時淨係簡單嘅流行調子,冇靈魂。我自己經歷過呢個轉變,從小聽緊Beyond嘅歌,到依家見到新一代歌手,感覺好唔同。呢個現象唔係我亂講,我會用過去同現在嘅例子嚟證明。

講返過去,香港樂壇以前真係輝煌到爆!80s同90s,呢個年代係香港音樂嘅黃金時代。當時有好多歌手用音樂去表達情感,影響咗一整代人。譬如Beyond、張國榮、梅艷芳、王傑、譚詠麟等等。記唔記得Beyond嘅《光輝歲月》?呢首歌唔單只係一首歌,佢代表咗香港人嘅鬥志,講香港社會嘅轉變。或者張國榮嘅《Monica》,佢用音樂去探討愛情同人生,仲有佢嘅舞台表演,充滿藝術感。呢個年代,樂壇有好多獨立音樂人,唱片公司如華星、寶麗金會投資真正嘅音樂製作。歌手要上位,必須有實力,譬如開演唱會要真本事,冇人靠炒作就可以紅。當時,香港樂壇仲有好多音樂節、live house,好多年輕人會去聽現場音樂,音樂係文化嘅一部份。大家好鍾意討論音樂,歌手好似Beyond嘅黃家駒,佢哋用歌去講社會問題,影響咗好多香港人嘅價值觀。依家回想落,我自己都好懷念,覺得當時嘅音樂好有意義。

但係,現在嘅香港樂壇,情況比以前嚴重好多!主要係因為社會環境變咗,音樂產業被商業化、同社交媒體主導。用真實例子嚟講先。

首先,現在嘅歌手好多時係靠綜藝或網紅身分上位,音樂淨係當作一個工具。譬如,Mirror呢個男團,佢哋係由ViuTV嘅節目推出,靠真人秀同跳舞上位。佢哋嘅歌,好多時係流行旋律,淨係配合舞台表演,冇太多深度。以前嘅歌手如梅艷芳,佢嘅歌會講社會議題,但Mirror嘅作品,好多時係為咗吸粉絲同賣票,歌詞相對簡單,偏向娛樂化。呢個例子證明咗娛樂圈問題,歌手淨係當作娛樂工具,唔係音樂家。我自己睇落,好擔心音樂變咗咁淺薄。

第二個例子,KOL文化嘅崛起,令唔識唱歌嘅人都可以變成歌手!呢個係全球現象,尤其喺香港,社交媒體如TikTok、Instagram同YouTube,讓好多網紅(KOL)輕易轉行做歌手,淨係靠人氣而唔係音樂實力。以前,歌手要經過專業訓練、比賽先可以出道,但現在,隨便一個有粉絲嘅KOL,就可以錄首歌上網走紅。譬如,Mirror嘅成員,好多係由網上節目或KOL身分起家,原本唔係專業歌手,但因為佢哋喺社交平台有高人氣,就被推上舞台唱歌。另一個國際例子係Lil Nas X,佢係由TikTok走紅,靠短片同病毒式宣傳先爆紅,雖然佢有創意,但呢種情況證明咗音樂產業變咗KOL遊戲—唔使識唱歌,只要會營銷,就有機會變歌手。喺香港,好多KOL轉做歌手嘅案例,都係為咗賺錢或擴大影響力,歌本身淨係配菜,冇真正嘅藝術價值。呢個現象令音樂淨係快餐文化,破壞咗樂壇嘅專業性,我自己覺得呢個趨勢好危險,因為音樂應該係表達真心嘅,唔係隨便玩下。

第三個例子,疫情之後,香港樂壇更加衰落。以前,至少有演唱會、音樂會,歌手可以真心表演。但疫情嚟,演唱會停咗,好多歌手轉去做網上直播或拍短片。譬如,周柏豪,佢係一個有實力嘅歌手,以前專注音樂創作,但疫情後,佢好多時喺社交平台直播唱歌,甚至做直播賣貨。呢個轉變令音樂淨係短暫嘅商業活動,冇人肯投資長時間製作一張好專輯。依家,音樂產業好多時靠串流平台如Spotify,歌手要靠算法上位。比個真實例子,近年有好多短歌如TikTok風格嘅本地翻唱或cover,譬如一些歌手跟K-pop潮流,淨係兩分鐘內完成,以前Beyond嘅專輯動輒十幾首歌,每首都係精心製作,但現在?淨係快餐文化。

再講多一個例子,關於年輕歌手嘅包裝。以前,歌手要經過訓練、比賽先可以出道,譬如TVB嘅歌唱比賽。但現在,好多時係靠公司炒作。譬如,鄧紫棋(G.E.M.),佢早期係純音樂歌手,出過好多有深度嘅歌,但後嚟轉向更商業化路線,參與好多綜藝同國際比賽,音樂淨係附屬品。佢嘅歌,好多時係由團隊包裝,冇太多本地特色。呢個例子證明咗娛樂圈問題,歌手淨係當作商品,加上KOL文化嘅影響,就更加亂。

最後,講下原因為何現在比以前嚴重。我諗,主要係幾個因素:第一,經濟壓力。香港樓價高、物價貴,好多歌手冇錢專心做音樂,只好轉去多賺錢嘅行業如直播或代言。第二,社交媒體崛起。以前,人哋聽歌係聽專輯,但現在,大家淨係聽短片,音樂淨係背景音樂,加上KOL文化,讓唔識唱歌嘅人輕易入行。第三,全球化影響。香港樂壇以前獨立,但現在,被K-pop或西方音樂淹沒,好多本地歌手要跟潮流,冇自己嘅風格。呢啲因素加埋一齊,就令問題更加嚴重。

總結落,我好同意自己嘅想法:香港真係淨係有娛樂圈,冇真正嘅樂壇。但係,我唔想呢個情況繼續下去。希望大家多支持本地音樂人,譬如去聽live show、買正版專輯,或者喺討論區討論好歌。譬如,Supper Moment呢個樂隊,佢哋嘅音樂好有深度,雖然唔係主流,但係值得支持。香港樂壇可以復興嘅,只要大家有心!呢篇文大約1000字,我寫得好長氣,但係真心想討論。各位有冇意見?留言比我知啦!😊
梅里奧達斯 2025-08-17 03:47:39
神叫我出po 2025-08-17 04:27:04
香港仲有 王 菀 之
lilililililili 2025-08-17 04:30:44
香港人本身就唔識聽歌
開口埋口淨係識林夕wyman
歌詞>>>>>>一切
收皮都係遲早既事
年輕怪叔叔 2025-08-17 04:34:17
呢一下😊,咁又AI寫手feel
周也也子 2025-08-17 04:46:41
下 早幾年好多人話MIRROR救左香港樂壇架喎
肥姜音樂人第唔知十幾廿胎又就出世啦喎
Yoasb 2025-08-17 05:42:03
前奏旋律嗰mood 決定咗聽唔聽埋首歌
呂定藍 2025-08-17 10:11:16
冇錯,我有用AI令到文章流暢一點
呂定藍 2025-08-17 10:11:35
呢一個真係好重要
呂定藍 2025-08-17 10:13:12
以前嘅偶像派都識唱歌,而家嘅偶像派淨係識得走音
呂定藍 2025-08-17 10:14:37
你又啱,聽歌嘅群眾質素越嚟越差
呂定藍 2025-08-17 10:15:58
王菀之超勁㖭啊
呂定藍 2025-08-17 10:16:18
我覺得係Kol文化造成
Smelly.Cat 2025-08-17 14:16:46
估你唔到地圖炮
由Mirror到GEM都屌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