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慳錢家族》— 鏗鏘集劇場版改編
主題:貧窮陷阱、失業潮下的家庭掙扎、媒體操控與人性崩潰。
風格:紀錄片式鏡頭、冷色調、真實取景、配合社會學訪談旁白。
核心訊息:貧窮並非單純「不努力」的結果,而是結構性問題;媒體往往以弱勢作為娛樂消費的素材。
故事梗概
自金融風暴後,香港經濟陷入長期低迷。酒店高層 韋大漢 在一次突如其來的裁員中失去工作;同時,曾夢想擁有一番事業的 Diana 也在廣告公司被裁。兩人素未謀面,但在同一條領取失業救濟的隊伍中相遇。
韋大漢育有一女 千嬅(中五輟學)與一子 萬嬅(小學五年級),妻子早年病逝;Diana 雖單身,但背負著父母醫療債務。三人各自孤立,直到一次機緣下,電視台宣傳一個真人騷《慳錢家族大挑戰》:參賽者需在「慳錢屋」生活七天,花得最少者可獲獎金 50 萬。為了得到這筆救命錢,他們決定假裝成一家人參賽。
慳錢屋的真相
屋內看似現代化,但每一項基本生活條件(熱水、冷氣、網絡、廚具、甚至床鋪)都需要扣取有限的「生活積分」。沒錢買積分,就必須忍受沒有熱水的冬夜、沒冷氣的酷熱、以及冷掉的罐頭食物。
節目組暗中安排「試探關卡」,例如:
免費食物陷阱:製作組故意在公共區域擺放免費小食,實際卻是扣大量積分的隱藏項目。
情感挑釁:在千嬅與節目編導 徐少俠 互生好感後,製作組刻意拍攝二人私下交談的片段,製造「戀情炒作」。
分化挑釁:匿名告密信指有人偷花錢買東西,導致組員互相猜疑。
人性崩潰的過程
Diana 最初為了保住積分,連萬嬅咳嗽生病也不肯帶去看醫生,只能靠街坊藥油頂住。
韋大漢 在一次深夜忍不住偷花錢買熱水給兒子洗澡,被攝影機拍下。
千嬅 因被同學在網上嘲笑參加「窮人節目」而情緒崩潰,差點離家出走。
Diana 在過程中看見韋大漢的無助與隱忍,開始對這名失業父親產生複雜情感。
高潮與結局
第七天,他們雖然靠極端節省與互相照應成為分數最高的家庭,但在直播頒獎典禮上,主持人突然宣布——
因「韋大漢違反規則(偷用金錢購買物資)」,全數積分作廢,獎金取消。觀眾席報以嘲笑聲,彷彿看的是一場滑稽秀。
節目播出後,網絡上一片嘲諷:「活該」、「演戲不專業」、「窮人心態」。韋家三人再次陷入無收入的窘境,而Diana為了償還債務,被迫簽下一份薪資低廉、加班無休的合約。
尾聲(紀錄片式收束)
鏡頭切換到數個月後:
韋大漢在碼頭做臨時工,腰傷復發;
千嬅在快餐店當兼職,儲錢想讀夜校;
萬嬅在圖書館做功課,背景是嘈雜的公屋走廊聲音;
Diana 深夜在辦公室整理文件,旁白響起:
「對於電視觀眾來說,這不過是一檔節目的落幕;對他們而言,這卻是生活的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