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餐飲行業等使用的大蒜、洋蔥等中國産蔬菜的價格下降。日本財務省6月的貿易統計數據顯示,佔日本流通量近一半的進口大蒜的進口單價同比下降18%,洋蔥下降14%。批發價也降低了1~2成。受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中國蔬菜對美出口減少,出現庫存過剩。中國蔬菜在日本的低價情況可能會持續較長時間,這給苦惱于成本高漲的日本餐飲店帶來了實惠。
「在人工費等店舖成本上漲的情況下,大蒜和蔥類價格相對便宜,真是太好了」。東京都內一家中餐館的店主這樣説道。這家店以前長期使用日本國産大蒜和大蔥,但自2024年4月起改成了中國産。這家店稱「非常不希望漲價」,同時表示從成本角度考慮今後打算繼續使用中國産品。
東京都新宿區的一家個人經營的牛肉蓋飯店也通過使用中國産洋蔥來降低成本。由於「能從中國低價採購到用量很大的洋蔥」,因此牛肉蓋飯的售價能夠比附近的店舖便宜1~2成。
中國蔬菜價格低廉,這對日本的餐飲店來説有助於帶來利潤。中國蔬菜被用於拉麵及中餐的食材、蕎麥麵店提供的蔥花等。
在日本,2025年夏季的高溫和少雨對北海道及東北地區的蔬菜生長造成了嚴重影響。往年從8月開始,北海道生産的洋蔥和胡蘿蔔就會在日本全面上市流通,但今年的乾旱導致蔬菜生長受阻,出貨量較少。如果日本産蔬菜價格上漲,可能會繼續依賴中國産蔬菜。
據經營進口蔬菜的日本商社稱,中國産蔬菜的價格從4月前後開始下降。4月中國産洋蔥的採購價比上個月下降了2~3成。一家中型商社的相關負責人表示:「5月以後價格繼續下降。像這樣長時間保持低價的情況非常少見」。在大田市場(東京都大田區)經營進口蔬菜的中間商認為:「(中國産蔬菜在日本的價格)8月還會繼續走低」。
中國蔬菜價格下降的背後原因是川普關稅。川普政府於2月對中國加徵10%的關稅,導致中國蔬菜對美出口減少。美國農業部(USDA)的數據顯示,5月中國蔬菜(生鮮和冷凍)的進口額同比減少4成,降至1400萬美元。
據稱,5~6月是中國多個蔬菜産地集中出貨的時期,蔬菜流通量增加。熟悉中國市場的東京都內一家商社的相關負責人表示:「在中國國內,無法出口到美國的蔬菜庫存積壓,好像找不到銷路了」。儘管美國在5月降低了對華關稅,但「由於過剩太多,市場上蔬菜供過於求的情況並沒有太大改善,價格一直低於往年」(商社)。
從東京都中央批發市場7月下旬的中國蔬菜批發價來看,洋蔥同比下降8%,大蒜下降9%,蔥下降17%。據經營進口蔬菜的中間商淺政(東京都大田區)介紹,中國産洋蔥往年每10公斤的購買價為1000日元(約合人民48.43元),而截至7月24日價格為750~800日元,比往年便宜2成左右。
向餐飲店銷售商用蔬菜的Vegekul(東京都大田區)也表示,中國産洋蔥和大蔥的採購價有所下降。採購部的相關負責人稱:「7月同比下降10%,來自餐飲店的訂單也逐漸增加」。
7月下旬以來,以北京郊區、河北省、山東省為中心,中國多地持續遭遇強降雨,引發了洪水和土石流災害,今後中國蔬菜的庫存可能會停止增加。不過,對於難以漲價的日本餐飲店來説,中國産大蒜和洋蔥正在成為一個可選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