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吸水」排水機械人不斷將水池內的水吸出,這部機械人來自內地,車體窄、機動性強,適合在地下停車場、商場等場所使用。
最近黑色暴雨期間,它出動10次,在多處水浸地方協助排水,平均1至2小時能處理完積水。
渠務署總工程師盧秋玲:「這裡有一個篩,能隔開較大的樹枝及垃圾,避免吸進去,但大樹枝我們操作人員會避開。看到在過去兩星期『龍吸水』在將軍澳敬賢里停車場表現,或者其他地方都十分出色。」
這一部「龍吸水」 由工程人員利用遙控器,控制它的方向、速度,每小時排水流量最高可以達到800立方米。
署方亦有3部「小禹」系列排水機械人,其中「小禹一號」能水陸兩用,「小禹二號」則可以抽走帶有沙石的水流。
渠務署再添置多3部「龍吸水」,每部約100萬元,本周抵港後盡快投入服務。署方又在各區設置30多個應急行動基地,會在部分行動基地放置排水機械人,收到水浸報告時便會出動。
渠務署高級工程師陳卓宗:「下雨有隨機性,我們基本上不能夠 預測哪裡有水浸事故發生 ,所以我們做法,在暴雨期間於香港不同地方有些行動基地,將我們資源,包括這些『龍吸水』排水機械人 放置在不同地方,希望當收到水浸求助個案,盡快去到現場處理。」
渠務署現有180多隊緊急應變隊伍,在雨季前已巡查240個容易因垃圾而淤塞的地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