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綠營發動的「大罷免」失利後,反共網紅「八炯」被揭發曾私下透露「研究納粹如何操控群眾反共」、設立「納粹衝鋒隊」以「發起革命」等言論。德國在台協會譴責有關行為,八炯隨後道歉。
事件引發社會譁然,多位學者對BBC中文分析指,這次大罷免中,綠營默許讓側翼式的言行扮演主旋律,若政治繼續極端化,恐導致社會出現更多激烈或偏差舉動,對台灣民主並非好事。
除了八炯,近月台灣政壇多次出現納粹相關爭議。分析指出,這反映出台灣歷史教育的結構性問題,大眾對世界史認識淺薄,與國際社會存在明顯落差。
台灣歷史學者李峙皞說:「如果發生在西方社會,那些人的政治生命絕對會結束,但對台灣來說,納粹是一段陌生的歷史。」
「八炯」納粹風波始末
圖像加註文字,「閩南狼」陳柏源在YouTube影片公開自己與「八炯」的對話記錄。
今年上半年,台灣出現史無前例的大罷免行動,公民團體及泛綠陣營以「反共」為訴求,希望罷免多名在野中國國民黨立委。「八炯」溫子渝和「閩南狼」陳柏源等「反共」網紅帶頭宣傳和動員,成為運動領銜人物。
7月26日大罷免首輪投票以25:0大敗後,綠營內部出現裂痕,「閩南狼」於8月3日發佈影片,指控「八炯」曾私下研究納粹如何群眾動員「反共」,甚至想發明「新的手勢」、「把部分人當成猶太人」以及建立「納粹衝鋒隊」。
納粹政權領袖希特勒(Adolf Hitler,又譯希特拉)於1933年崛起,他奉行法西斯主義(fascism),推動以極端民族主義和反猶主義為核心的政策,「雅利安人」(Aryan)被塑造成「純正德國民族」的理想象徵。二戰期間,近600萬猶太人在大屠殺中遇害,其他少數群體也被迫害,包括吉普賽人(Gypsy)、同性戀者、共產黨人等政治異見者。
納粹衝鋒隊(Sturmabteilung, SA)是納粹黨的凖軍事組織,參與監控社會和政治鬥爭,用恐嚇和暴力手段對付被納粹黨譴責的對手。
影片還提及,「八炯」曾在4月19日的罷免集會上使用「納粹老鷹」的視覺符號,相關標誌在罷免運動中多次出現。
事件震驚台灣各界,國民黨批評大罷免與政治極端主義連結,並指4月19日造勢活動上,沈伯洋、王義川等多名執政民進黨立委「站在納粹符號前聲嘶力竭的操弄仇恨」。德國在台協會發文,譴責任何「納粹手勢與符號的使用與標示」。
「八炯」隨後拍影片道歉,稱這是因他開始「反共」以來,常被在野藍白陣營貼上「納粹」標籤,心情低落時私下和朋友自嘲才講出有關言論,但被提醒這種玩笑連自嘲都不行,已深刻反省並意識到說法不妥。
https://www.bbc.com/zhongwen/articles/c7075rr0908o/trad.amp
青鳥:「BBC都收左中共既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