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香港有個耐人尋味的現象,一方面,外資店舖紛紛表示看好香港市場前景,不斷落戶香港;另一方面,本地不少老店難抵經營壓力,先後退場結業。矛盾現象背後,反映的是香港正處於新一輪機遇期,也透露出一些傳統店舖未能適應新環境,仍正處於轉型的陣痛期。
先從大趨勢看,根據政府統計處公布的數據,本港第二季GDP較上年同期實質增長3.1%,出口表現強勁,本地需求亦有所改善。與其他國家和地區比較的話,香港經濟表現其實相當不錯。
香港很多店舖的「硬傷」就在於本身價錢不夠實惠,但產品質素又未至於「物超所值」,消費者自然把目光放到其他地方,近年來港人北上消費潮和外遊熱潮,某程度上也是反映本地市民對消費者的吸引力銳減。
香港經濟的大趨勢無疑是向好的,海外企業的進駐也為市場帶來了新機遇,但本地傳統店舖在新環境下的困境同樣不容忽視,要真正做到轉型並不是易事,更需要長時間的堅持。但香港不少老字號都對大風大浪不陌生,只要仍能順應時勢積極求變,想必可能跨過任何風雨。
#大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