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顯示,3I/ATLAS 很可能是一顆自然的星際彗星,而不是外星生物。
雖然有少數科學家提出可能是外星技術,但這是爭議性的觀點,大多數專家認為它是自然天體。
目前的科學共識基於觀測數據,支持它是彗星的結論。
背景與分類
3I/ATLAS 於2025年7月1日被發現,是一顆來自星際空間的天體,軌道特徵顯示它不屬於太陽系的引力束縛。其組成包括水冰和矽酸鹽礦物,顯示出典型的彗星特徵,如彗髮(coma)和可能的彗尾。
科學共識與爭議
大多數天文學家認為3I/ATLAS是一顆彗星,NASA和歐洲太空總署(ESA)等機構的數據也支持這一觀點。然而,哈佛大學的Avi Loeb教授等人提出假設,認為其軌道和特性可能暗示外星技術,但這一觀點受到其他科學家的批評,被認為缺乏充分證據。
目前狀態
截至2025年8月6日,科學界仍在觀測3I/ATLAS,未來可能有更多數據,但現有證據傾向於它是自然天體。
調查報告
3I/ATLAS的發現和性質引發了科學界的廣泛討論,特別是在其是否可能為外星生物的假設上。以下是對該問題的詳細分析,基於2025年8月6日可獲得的最新科學數據和研究。
發現與基本特徵
3I/ATLAS於2025年7月1日由智利Río Hurtado的ATLAS(Asteroid Terrestrial-impact Last Alert System)望遠鏡發現,當時距離太陽約6.7億公里(4.5天文單位)。它被確認為第三顆已知穿過太陽系的星際天體,前兩者分別為2017年的1I/‘Oumuamua和2019年的2I/Borisov。其軌道為雙曲線,偏心率為6.141,顯示出高速(約58公里/秒相對於太陽)和不回轉的軌道,表明它來自星際空間。
根據維基百科和其他來源,3I/ATLAS的核直徑估計在0.8至11公里之間,更可能的範圍為4-5公里或更小,例如1.2公里。其組成包括水冰和矽酸鹽礦物,預計還含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尚未檢測到)。年齡估計為3至14億年,可能比太陽系(46億年)還要古老,來源於銀河系的厚盤,可能是低金屬量恆星周圍的原行星盤形成的。
科學共識:自然星際彗星
大多數科學家將3I/ATLAS分類為星際彗星,這一點得到了多個機構和研究的支持。例如:
NASA和ESA的報告確認其為彗星,並提供了軌道和組成數據(NASA Science,ESA)。
Space.com報導指出,其彗髮和水冰特徵明確顯示出彗星活動(Space.com)。
Sky & Telescope提到,Rubin天文台的圖像確認其為彗星,並顯示出彗尾特徵(Sky & Telescope)。
這些觀測包括光譜分析,顯示其塵埃組成更類似於D型小行星(富含有機分子矽酸鹽和碳,內部含水冰),而非超紅外海王星天體,進一步支持其自然天體身份(Space.com)。
爭議性假設:外星技術的可能性
儘管科學共識傾向於自然天體,哈佛大學的Avi Loeb教授及其合作者提出了不同觀點。他們在2025年7月16日發表於arXiv的論文中假設,3I/ATLAS可能為外星技術,基於以下“異常”特性:
較大的估計尺寸(最大11.2公里)。
軌道與太陽系黃道面接近(傾角175.11°,逆行且與黃道面傾角小於5°)。
接近金星、火星和木星的軌道,累積概率低於0.005%。
可能的非重力加速度(約5.9×10⁻⁵天文單位/天²,標準化於1天文單位距離太陽),暗示可能有意圖改變軌道。
他們進一步假設,若為外星技術,可能進行隱秘的逆太陽奧伯斯 manoeuvre(Solar Oberth Manoeuvre),以減速並留在太陽附近,潛在的地球攔截時間為2025年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arXiv:2507.12213)。論文還提到,若假設正確,可能對人類構成威脅(敵意或友好),並應用帕斯卡賭注邏輯,強調警示人類存在的風險。
然而,這一假設受到廣泛批評。牛津大學的Chris Lintott等天文學家認為,Loeb的觀點缺乏充分證據,分散了科學界的注意力(Wikipedia)。Live Science報導指出,“壓倒性的共識是它是一顆彗星”,許多研究者對此論文感到失望(Live Science)。Snopes也駁斥了“最可能為外星飛船”的說法,強調科學共識認為它是彗星(Snopes)。
自然起源的替代解釋
另一篇EarthArXiv論文反駁Loeb的假設,提出3I/ATLAS是一塊來自外星行星沉積盆地的石化碎屑,基於其尺寸(約7英里)、緊湊的彗髮和光譜斜率,類似於地球的矽質沉積層(EarthArXiv)。作者建議未來的高分辨率光譜、礦物學和同位素研究可進一步確認這一假設。
最新動態與未來研究
截至2025年8月6日,科學界仍在積極觀測3I/ATLAS。NASA和其他天文台,包括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將在未來幾個月內繼續監測其起源和組成(Financial Express)。有研究探討是否可能發射任務追蹤3I/ATLAS,顯示科學界對其自然特性的興趣(Universe Today)。
結論與展望
綜合以上信息,3I/ATLAS被廣泛認為是一顆自然的星際彗星,其特性符合已知彗星的行為和組成。雖然存在少數假設認為可能是外星技術,但這一觀點缺乏主流支持,且科學共識傾向於自然起源。未來的研究可能提供更多數據,但目前證據清楚地表明,3I/ATLAS不是外星生物,而是一顆珍貴的星際訪客,幫助我們了解銀河系的歷史和天體形成。
以下表格總結了主要觀點和支持證據:
觀點
支持證據
來源
自然星際彗星
顯示彗髮和水冰特徵,軌道為雙曲線,組成類似D型小行星,科學共識支持
NASA, ESA, Space.com, Sky & Telescope, Wikipedia (NASA Science)
可能為外星技術
軌道異常、接近行星概率低、非重力加速度假設
Avi Loeb et al., arXiv (arXiv:2507.12213)
批評外星技術假設
缺乏充分證據,分散注意力,科學共識認為是彗星
Chris Lintott, Live Science, Snopes (Live Science)
自然起源替代解釋
可能是外星行星沉積盆地的石化碎屑,基於尺寸和光譜數據
EarthArXiv (EarthArXiv)
這一調查報告旨在全面呈現3I/ATLAS的性質討論,為讀者提供科學基礎上的清晰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