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師吳昌騰表示,新生兒染屈公病,可能出現臉部發黑,重症甚至會急性肝衰竭,提醒家長注意防蚊。(翻攝自 來講兒科急診的543-吳昌騰醫師FB)
大陸屈公病疫情延燒,引發關注,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對廣東發布二級旅遊警示。兒科醫師吳昌騰指出,屈公病不只有成人才會得,連新生兒也可能被蚊子叮咬而染病,一名12天大的男嬰因為感染屈公病而臉部變黑,還有重症個案出現嚴重肝衰竭須換肝保命,提醒夏天要注意防蚊。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一般醫學科醫師吳昌騰在臉書發文,醫學期刊《Clinical Case Reports》曾刊登一起特殊病例,一名出生僅12天的新生兒出現發燒、不吃奶、持續哭鬧,且嘴唇與鼻子周圍皮膚變黑。起初醫師懷疑是細菌感染,但檢查發現血液中屈公病IgM抗體呈陽性,證實寶寶在出生後遭蚊子叮咬感染屈公病,並非來自母體胎盤傳染。
吳昌騰表示,屈公病又稱基孔肯亞熱,經由埃及斑蚊、白線斑蚊傳播的病毒感染,症狀包括:發燒、關節痛、紅疹等,常見於亞洲、非洲與印度地區。雖常發生於成人,但新生兒若感染,可能症狀更嚴重。除了發燒與臉部變黑,部分寶寶會出現抽搐、嗜睡、活動力下降,甚至腦部感染與多重器官衰竭。印度的研究顯示,有8%的兒童因屈公病出現急性肝衰竭,其中1名患者需換肝保命。
根據大陸通報,2025年截至7月底,廣東省已累計超過4800例屈公病病例,其中佛山市佔9成,吳昌騰提醒若去旅遊要提高警覺,屈公病不是只有成人才會得,若生活在流行區,連新生兒也可能被蚊子叮咬而染病,家長應特別注意防蚊。目前屈公病無特效藥,治療以支持性療法為主。吳昌騰表示,家長若發現寶寶有發燒、哭鬧異常、不吃奶、皮膚變黑等現象,應盡速就醫。新生兒免疫系統尚未健全,一旦感染,發展成重症機率較高。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50805001861-26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