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出現今年首宗基孔肯雅熱輸入個案,一名12歲男童上月與家人到佛山順德旅遊,回港後確診,政府早前派員到男童在觀塘安達邨住所一帶做滅蚊工作。
邨內的部分藥房,蚊怕水和蚊貼等防蚊用品被市民買到所剩無幾。有居民表示,擔心小童會被蚊叮咬。
陳小姐:「噴一下蚊怕水,不要讓積水積著讓蚊蟲滋生,有積水容易滋生。」
張小姐:「當然害怕,小朋友也要防蚊,做好準備是需要的。」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歐家榮在本台節目《時事全方位》指,暑期是旅遊旺季,發現輸入個案屬於意料之中,亦可能再出現有輸入個案,要做好防蚊工作,避免帶有病毒的蚊在本地傳播,又指一般人感染基孔肯雅熱後,會出現發燒以及手指、手腕、腳跟等關節痛徵狀。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歐家榮:「大部分病人自己都會康復,可能發燒數天、吃退燒藥或者給一些舒緩性治療,但是亦都有些病人,特別是年紀大的長者可能關節痛問題持續較很久,幾個月甚至幾年,有機會影響日常生活。」
不過基孔肯雅熱病毒亦有可能引起眼、心臟及神經的嚴重併發症,新生兒、長者及長期病患者出現併發症的風險較高,不要輕視病毒對小朋友的影響,而病毒亦有可能透過母體傳給新生嬰兒。
亞洲兒童傳染病學會主席關日華:「如果(孕婦)病毒劑量很高,絕對、很高機會傳染給嬰兒。發病時候不同全身器官也有問題,發燒、皮膚出疹、心臟發炎及腦部有問題,最可怕發現這些嬰兒康復後,絕大部分腦部結構照磁力共振看到有問題。」
關日華亦指,市民到戶外地方或由蚊患地區返港都建議14日內持續噴蚊怕水,避免被蚊叮咬後傳播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