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
【記者布萊恩.羅森塔爾報導|2025年6月6日發佈,7月20日更新】
四年前,美國肯塔基州一名男子在醫院陷入昏迷,準備拔除維生系統以進行器官捐贈時,突然甦醒。他哭泣、蜷縮雙腿、搖頭示意,但負責協調捐贈程序的人員仍一度試圖繼續手術。
這起事件促使聯邦政府展開調查,如今發現:負責肯塔基州器官捐贈的非營利組織,在多宗個案中無視病患甦醒跡象,仍向醫院施壓,推進手術安排。該組織即為後來與KODA合併、現名為「希望聯盟(Network for Hope)」的機構。
🩺 350 宗個案中,至少 73 宗忽略清醒跡象
聯邦衛生資源與服務署(HRSA)審查了過去四年來肯塔基州約350宗最終取消器官摘除的個案,結果顯示其中73宗病患有明顯清醒或意識改善的跡象,但手術計畫未被及時終止。
調查指出,儘管最終未進行摘除手術,但多位病患在被準備手術期間,出現疼痛或驚恐反應。有些人在數小時或數日後死亡,但也有人恢復至足以出院。
這些個案多屬於一種日益普遍的程序——「循環死亡後捐贈」(Donation after Circulatory Death, DCD)。不同於腦死捐贈者,DCD患者大多仍保有部分腦功能,處於昏迷或無法自主呼吸狀態,通常接上維生系統,醫療團隊判定無望復原。
🏥 個案實錄:摘器官前睜眼、掙扎、說話
調查主軸之一是2021年Anthony Thomas Hoover II的案例。他因藥物過量陷入昏迷,醫院診斷不治,其家人同意器官捐贈。調查顯示,捐贈機構在他狀況改善的情況下,仍持續安排手術。
在一次評估中,紀錄寫道:「病患在病床上掙扎不已」,捐贈人員對其施以鎮靜以防止動作。他被送入手術室後開始哭泣、縮腳、搖頭示意拒絕。院方醫生最終拒絕拔除維生系統,手術中止。
令人震驚的是,Hoover之後竟逐漸清醒,現年36歲,雖有神經後遺症,仍可與家人對話。據兩名前員工爆料,若非該名醫生堅決反對,機構上層曾明確要求繼續摘除器官。
一名當時在場的前員工Natasha Miller表示:「若不是那位醫師介入,我們百分之千會繼續進行手術。」
⚠️ 系統性問題:誤判死亡、施壓醫院、監督不足
聯邦調查也點名:該組織常向家屬施壓要求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並干預醫師職責,甚至在病患疑似甦醒情況下,仍推動撤除維生系統並進入手術階段。
報告批評,部分職員未能辨別鎮靜劑或非法藥物掩蓋神經狀況的可能性,導致錯誤研判病患意識狀態。
2022年12月,一名50歲男子於戒斷呼吸支持不到一小時後甦醒,環顧四周。摘除嘗試並未立即中止,病患亦未被告知情況。約40分鐘後,他的器官不再符合捐贈時效,手術才作罷。調查記錄指,他後來被送往加護病房,三日後去世,期間曾與家人交談。
整體而言,調查點出103宗具「重大警訊」個案,問題尤集中在偏遠地區醫院。肯塔基州來自DCD病患的器官捐贈比例,高於全國平均,去年有超過2萬個器官來自此類病患,為2021年的兩倍。
📣 官方回應與改革建議
聯邦監管機構已責成該組織改善,包括加強人員培訓、每12小時為潛在捐贈者進行一次神經檢查等。組織方面回應稱,已收到政府報告並表示將「完全配合所有改革建議」。
而肯塔基州檢察總長辦公室亦對Hoover案展開獨立調查,至今仍在進行中。
Hoover的姐姐Donna Rhorer亦為其法定監護人,她呼籲政府強化器官捐贈標準:「如果我們不改善制度,會有更多像我弟弟這樣的人遭遇這些原本可以避免的痛苦。」
2025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