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發現今年首宗基孔肯雅熱輸入個案,患者是曾到佛山的12歲男童。衞生防護中心指本港出現局部傳播風險中至高。
香港出現今年首宗基孔肯雅熱輸入個案,患者是12歲男童,他與父母住在觀塘安達邨,在7月17至30日,他與母親到佛山順德旅遊,戶外活動時被蚊咬。周三經福田口岸回港後出現發燒、皮疹以及輕微關節痛,看私家醫生後到聯合醫院急症室,經核酸檢測對基孔肯雅熱呈陽性反應,目前情況穩定,已經退燒,他媽媽無病徵。
食環署現已展開病媒調查以及滅蚊工作。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歐家榮指基孔肯雅熱患者大部分都病徵輕微,香港及廣東人流交往頻繁,出現輸入個案是預期之內。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歐家榮:「現時正值夏天,香港多雨及溫度較高,蚊患情況比早幾個月天氣涼的時候比較差。我們不排除如果有輸入個案,可能會在香港出現局部傳播,風險是中至高。我們稍後會再發信提醒醫生要注意,因為我們現在出現輸入個案,不排除未來我們陸續會有其他輸入個案。」
他又說,針對基孔肯雅熱有兩種疫苗,但其中一種只是剛剛研發,仍需待世衛數據及報告。
歐家榮:「在市面上是沒有一些準確可信的快速檢測,讓市民自行化驗或檢測,所以現時要診斷基孔肯雅熱,必須抽血液樣本,送到我們的實驗室內化驗。我們現時實驗室內試劑供應充足,我們亦會看使用情況,看有沒有需要增購。」
港大微生物學系傳染病學講座教授袁國勇建議,由外地回港人士若有相關病徵,都應該接受檢測;而來自受感染地區的貨物亦應接受檢查,同時加強控蚊措施,以免受感染的蚊落地生根,令基孔肯雅熱成為風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