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eek》
【記者艾琳妮・福紹/The Week UK】
當今越來越多高學歷女性在婚姻中「下嫁」,選擇伴侶的教育程度與自己不對等。《大西洋月刊》指出,自20世紀中葉女性開始大量進入大學與職場後,婚姻趨勢曾朝向「平權化」發展,但這股潮流正逐漸逆轉,愈來愈多女性實踐所謂「向下婚配」(hypogamy),即嫁給社會階層或教育程度較低的伴侶。
學歷差距擴大 異性戀關係日益困難
根據英國政府資料,2024年女性大學生人數比男性多出28%。事實上,自1996年起,英國女性錄取大學人數首次超越男性,並持續拉開差距。這種「女性學歷優勢」現象如今已遍及幾乎所有已開發國家。
《獨立報》指出,這雖然是教育進步的成果,卻也為異性戀關係帶來新問題。越來越多人傾向「同質配對」(assortative mating),尋求在學歷、政治觀、生活習慣與理財觀念等方面都相似的伴侶。
根據美國家庭研究機構(Institute for Family Studies)2023年的一項調查,45%的高學歷單身女性表示,她們之所以仍未婚,是因為「找不到符合期待的對象」。
耶魯大學教授瑪西亞・英霍恩(Marcia Inhorn)在其著作《冰凍的母職:擇偶鴻溝與女性為何凍卵》中指出,受訪女性難以找到「合適、受教育、平等」的伴侶,這不是「太挑」,而是因為符合條件的對象本就稀少。
參與相關調查的數據專家丹尼爾・考克斯(Daniel A. Cox)表示,他與男性受訪者的訪談令人沮喪——不少人坦承自己缺乏能力或意願去建立真正的情感連結與責任。
男性焦慮上升 「戀愛悲觀主義」蔓延網絡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莎拉・伯恩斯坦指出,女性的學歷成就與仍根深柢固的「男性養家傳統」形成矛盾,使得少數成功男性在婚戀市場中佔據巨大優勢,而更多男性則感到難以競爭。這也促使部分人投入「男性網路圈」(manosphere),一個充滿戀愛厭世、性別對立與「現代女性不可信」觀念的網路空間。
女性對愛情的看法也日趨悲觀。根據美國生活調查中心(Survey Center on American Life)2023年統計,41%的單身者表示「完全不想再約會」。
《經濟學人》分析指出,目前尚難判斷這種「態度落差」是否會進一步拉低出生率,但初步跡象令人擔憂。專家呼籲決策者正視年輕男女之間的結構性鴻溝,尤其需從教育制度著手,協助在學習上表現較差的男孩迎頭趕上。
傳統觀念逐漸轉變?「下嫁婚姻」離婚率不再較高
不過,情況也非全然悲觀。《大西洋月刊》援引威斯康辛大學社會學教授克莉絲汀・施瓦茨(Christine Schwartz)的研究指出,在下嫁婚姻普遍的國家,愈來愈多人不再認同「女性賺得比丈夫多必定導致婚姻問題」的說法。
她分析世界價值觀調查(World Values Survey)資料發現,在歐洲與美國,傳統上離婚率較高的下嫁婚姻,近年來離婚率已有下降趨勢。
這些變化尚不足以證明社會正進入重大轉折,但施瓦茨認為,這也許是社會逐漸適應新現實的樂觀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