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各大高校熱鬧的畢業季之後,大批內地生面臨從「溫書」到「搵工」的需求變化。一直以來,香港這座移民城市積極包容新移民的到來。然而,在如今「搵工難」的情勢下,初來乍到的他們面臨什麼樣的挑戰與機遇?
200份簡歷 vs 0 offer,誰懂我的焦慮
「我能聽到一陣陣心跳聲,腦袋就突然懵了一下,感覺到強烈的『瀕死感』。當時就覺得自己快不行了,凌晨三點的時候,叫了救護車,把我送去了急診(急症室)。」回憶起今年求職期間發生的一起事件,李涵發出這樣的感嘆。

從今年3月開始,求職困境的烏雲盤踞在李涵的頭頂。數月之間,廣撒了將近200份簡歷,從內地互聯網公司「小紅書」到香港旅遊發展局;從日本印刷公司「TOPPAN」到各個大學的研究助理,最終卻收穫了「0 offer」的結果。搵工空間之廣泛、時間之緊迫、成本之高昂都合圍成一張網,隨着畢業時間的臨近慢慢逼近。數不清的簡歷和求職信的背後是失眠、焦慮和心臟不適,李涵說:「身體沒有檢查出什麼大問題,主要是精神過於緊繃。」
「你有什麼獨特之處值得香港公司留住你?為什麼選擇你而不是本地生?」作為非本地生,李涵認為一定要具備「硬技能」,獨特的能力和資源是香港公司選擇非本地生的底層邏輯,這是他最重要的求職策略。但「與本地生相比的獨特之處」這個要求是一個「黑箱」,應聘者不可能百分百把握其中的邏輯,這也是在求職過程中困擾李涵的重要因素。
商科不缺人,但好職位少了
金融、教育、科研、信息科技等傳統強勢行業吸引了大部分「新香港人」,勞動力供給端依照慣性「追漲殺跌」,大量人才連年湧入。然而需求端卻日漸飽和,已經顯現出萎縮趨勢。這樣的矛盾體現在每一位「港漂」身上。
#點新聞 #大公文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