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住薰四郎(音)是個身材瘦小的獨居老人,頭髮花白,背脊佝僂,至今仍騎腳踏車去超市購物。 97歲的他在那些忙著邊購物邊發訊息的年輕顧客中顯得毫不起眼。他們不知道,他的人生藏著一段由史上最慘烈戰爭塑造的戲劇性故事。
15歲時,清住成為日本帝國海軍伊號第五十八攻擊潛艦上最年輕的水兵。 「二戰」末期,這艘潛水艇在太平洋活動,擊沉了六艘盟軍船隻,其中包括重型巡洋艦「印第安納波利斯」號。
他服役的軍隊在橫掃亞洲的過程中犯下了暴行,日本參與了這場殘酷的全球戰爭,最終以兩座城市遭原子彈轟炸而結束。根據統計,「二戰」在全球造成至少6000萬人死亡。
但像清住這樣的在世老兵,並非那些主導日本帝國計畫的海軍或陸軍將領。他們只是年輕的水兵和步兵,捲入了一場並非由他們發起的戰爭。大多數人在十五六歲時被派往從印度到南太平洋的偏遠戰場,當帝國覆滅時,有些人被遺棄在叢林中餓死,有些人活下來,但要背負黑暗的秘密。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後,他們回到了一個戰敗的國家。這個國家對他們的犧牲漠不關心,急於拋開戰爭期間侵略行為帶來的痛苦記憶和尷尬問題。清住過著平靜的生活,在公用事業公司工作,負責鋪設電線,為日本的戰後重建提供電力支援。隨著時間的推移,他以前的船員戰友們相繼離世,但他很少談到自己的戰時經歷。
「我是最後一個了,」清住在家中說,他展示了褪色的潛艇和他年輕時當水兵的照片。
隨著「二戰」結束80週年臨近,在世的老兵數量正迅速減少。截至3月,仍在領取政府退休金的日本「二戰」老兵僅792人,是一年前的一半。
如今他們已年過90多,甚至達到百歲,他們帶走的將是關於恐懼與磨難,也包括勇氣與犧牲的最後鮮活記憶。這些有力的敘述在當下更具特殊意義,因為日本在經歷數十年和平主義後正在建立軍事力量。以下是他們的部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