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幻象下的強國:當極權治理與錯誤資訊主導氣候未來

右膠男權

7 回覆
3 Like 4 Dislike
右膠男權 2025-07-29 11:13:46
在全球氣候危機步入關鍵五年之際,強國,這個號稱實現「碳中和」願景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正面對一場深層的認知與治理危機。

儘管政府在國際場合高舉綠色旗幟,提出碳達峰與碳中和時間表,在國內卻是另一幅景象:民間缺乏參與、資訊極度封閉、錯誤訊息氾濫,政策與生活脫節,環保意識形同空談。

當綠色變成統治敘事的一部分,而非源自社會基層的價值實踐,氣候轉型的未來,恐怕只是一場被包裝得漂亮的幻象。


---

氣候口號與生活脫節,環保淪為政治命令

從「綠色絲綢之路」到「生態文明」,強國政府從不吝於在國際舞台上發表關於氣候變遷的承諾與願景。但實際上,這些承諾極少落實到基層民眾的生活中。

在多個省市,地方政府為了完成減碳KPI,時常以突擊式「限電」、「關廠」應對,卻鮮少投入基礎性的垃圾分類、回收配套與公眾教育。大量民眾對所謂「綠色政策」感到困惑、排斥,甚至認為只是「折騰老百姓」的新名目。

缺乏資訊透明與民意參與的環境下,環保政策往往流於形式,與民眾生活脫節,最終淪為數據工程與行政績效競賽。


---

資訊封閉與錯訊氾濫,青年成認知戰受害者

根據國際資訊環境委員會(Ipie)在2025年發布的報告,全球正面臨一場由錯誤資訊驅動的氣候危機,強國成為其中一個重要擴散節點。

報告指出,錯訊已不再只是否認氣候變遷存在,而是轉向對再生能源、碳稅政策的有組織攻擊。在微博、抖音、LIHKG、香港討論區、小紅書等平台上,經常可見諸如「風能導致精神疾病」、「太陽能導致農作物歉收」等陰謀論言論,並經由部分地方媒體與「科普帳號」進一步放大。

這些內容往往打著「反西方」、「維護經濟利益」的旗號,巧妙地與民族主義、仇外情緒結合,形成具有高度操控性的資訊氛圍。青年群體缺乏媒體素養與科學知識,又長期接受官方單一資訊管道輸出,最容易誤信其真。

報告形容,若不建立科學知識防線,強國青年正面臨成為「假訊息世代」的風險,將直接阻礙全球氣候共識的建立。


---

教育與監管缺位,民間聲音遭全面邊緣化

在強國的治理體制下,氣候行動的教育與倡議空間不僅極其有限,還常遭政治化打壓。課程中鮮少深入氣候科學與可持續發展理念,反而大量強調所謂「生態文明思想」與國家策略,令學生難以建立真正的環保價值觀。

同時,曾經活躍的民間環保團體與NGO陸續遭整肅,許多組織因接受外國資助、從事「敏感議題」而被吊銷資格。部分地方連校園的學生環保活動也被認定為「集體串連」,遭到約談或干預。

當公民參與空間被全面壓縮,資訊流通受嚴控,任何來自基層的環保倡議便難以生根,氣候行動只剩下官方敘事的單聲道。


---

中國式環保的悖論:重技術、輕社會、避責任

所謂的「中國式環保」強調以科技與行政手段主導減排,如智慧城市、大型太陽能基地、碳市場制度,但極少討論環境正義、社會不平等、公共監督與政策透明等核心問題。

這種治理邏輯,雖然在短期內可換得「數據上好看」,但缺乏公眾參與與民主監察,往往導致政策懸空、執行失效、數據失真,甚至出現「自欺欺人式的綠色報表」。

當環保只是服從體系的工具,而非社會共識的結果,其所謂「綠色轉型」終將淪為另一種虛構式成就。


---

氣候行動不能沒有資訊自由

Ipie報告明言,對抗氣候變遷不僅是能源革命,更是一場資訊戰與認知戰。倘若一個社會無法提供正確、開放、多元的氣候資訊給公民,就不可能產生真誠與持久的行動共識。

強國或許擁有最強大的行政資源與技術動員力,但若無法面對資訊自由、公民參與與治理透明的根本問題,其氣候承諾也只能停留在國際會場的發言稿裡。

未來五至十年,是全球氣候命運的黃金窗口,也是決定資訊自由是否能存活於極權體制中的重要試煉。若資訊不能脫碳,綠色未來終將化為空談。
NORIP 2025-07-29 11:26:35
勁力射精 2025-07-29 11:42:09
第一大經濟體美國直頭唔再鼓勵綠色能源
加大開採石油
第一直頭唔玩你唔講?反而講第二做得足唔足?
右膠男權 2025-07-29 11:57:21
屌,講美國新聞又問人做乜關注美國
講強國新聞又問人做乜講強國
仆街
右膠男權 2025-07-29 21:35:28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